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嘉兴气象局地址_嘉兴气象塔对面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学校概况 钱塘江学校简介 钱塘江学校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北岸,建校已有50多年的历史。 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48人,全校在编教职工120多人,专任教师113人,其中大专学历32人,本科学历67人。 学校占地面积23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5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电脑房、食堂、师生宿舍各项俱全,校园绿化面积为2510平方米,校园已初步建成了花园式
学校概况
钱塘江学校简介
钱塘江学校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北岸,建校已有50多年的历史。
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48人,全校在编教职工120多人,专任教师113人,其中大专学历32人,本科学历67人。
学校占地面积23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5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电脑房、食堂、师生宿舍各项俱全,校园绿化面积为2510平方米,校园已初步建成了花园式的校园有成阴的绿树、翠绿的草坪、蜿蜒的曲径、矗立的气象塔。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全校师生在“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八字校风下,勤奋、刻苦、努力、认真地工作、学习,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成果硕果累累。
早在84年,学校被命名为海宁市文明单位,99年被命名为嘉兴市文明单位,近几年,学校被评为嘉兴市创安先进单位嘉兴市首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单位,海宁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海宁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市镇两级先进党组织,在升学考试中,重高上线的人数年年列农村初中前列,初升高的比例在92%以上,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新生。
目前,全校师生正满怀信心、团结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学校历史
历经沧桑的发展史(一) (一)清末<光绪三十三年>~一九四九年
钱塘江镇文化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早在二九世纪五十年代,现镇属范围内即有私塾存在,清光绪年间,仅石井周围就办有私塾五所,各私塾学生多则三、四十名,少则十多名。教学内容以《论语》、《孟子》、《千字文》、《神童诗》、《百家姓》居多。办学经费大都由学生负担,也有地方损资的“义塾”,清光绪三十年前后,石井桥北小庄桥西就有一所,但当时私塾没有统一布局,学时间,有不少私塾由于经费或其它原因,经常停办,教与学完全由塾师自定。光绪三十三年正月,石井地区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学校--观海小学堂,属当时县治所的地即今盐官城区管辖,校址在石井南张家祠堂内。由张氏兄弟张陛思、张陛赓、张光弟、张鸿翔、张鸿山等创办。堂长为张陛赓、孟肇元,教职员有顾裕声、许森荣、张茂林、余友仁、吴梅春等五人。其中孟肇元为清末秀才。办学资金由地方损资,缺余部份由发起人损助,学生四十余人,每年毕业人数六~八人,并有学田九分,府落在石井桥北小庄桥西。
辛亥革命后,学堂改名为“海宁县城斜区石井国民小学”。其办学经费一部份仍由地方绅士损赠,一部分由当时提供,学生大都是损赠办学经费的地方富户子弟,以男生居多,女生极少。以一九二一年为例。小学一个三年级班学生二十三名,仅一名女生。学校共有四个年级,三个教学班,除一年级外,余均不满三十人。开设课程有国语、算术、自然、地理、历史、手工、音乐、图画等。一九一五年秋,学校迁入石井桥南堍保万庵址。一九二二年,学校规模有所扩大,增加了一个补习班,新来二位老师,一名叫沈其利,一名叫王梦川,由沈其利任校长,顾国英继续留教。
北伐开始,学校因逃难而停办。一九二七年秋复课,复课后,顾国英辞职而去。当时学校有近100名学生,分两个复试教学班。校长仍为沈其仁,第二年春,王梦川调走,来了二位姓郭的老师,学生称为“大郭先生”、“小郭先生”均为男性,其中“小郭先生”名祥林,是县中山中学第一届毕业生。从一九至一九三八年期间,学校教学秩序较为安定,新建了校舍,七间一排平房,学校迁入了新校舍,校址在今钱塘江镇水泥厂南墙边,建校款项为地方有识之士募捐。抗日战争爆发时,新建校舍毁于战火,学校被迫停办,教师与学生都疏散回家。
一九四一年,地方公推沈寿田与王周通等办学校复课事宜、沈与王商量后,请来一姓朱女老师,是石井地区公立学校第一位女教员。当时由于局势极不稳定,学校性质实为“民办”,也由于缺少办学经费,沈寿田去上海向海宁籍商界募捐,用于租赁校舍及支付教员工资,校址先选择在石井首富姚雨亭“洋房”中,即今供销社生资部旧址。一九四二年初重新迁入保万庵旧址办学,学生仅三十名,这个状况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期间,学校没有明确的校长。一因学生不多,教员只一人,另因学校尚有地方绅士管理,实无须再设校长一职。
抗战胜利后,学校归入当时,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一九四六年九月,旧任命徐文连后,任命王力行为石井完小校长。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学校共有四个教学班,四名教师,学生人员达一百三十多名,但当时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由于旧腐败,加上政局多变,教员工资十分低,每月只有县里下拨谷票二担,并且时常不能兑现。同时学校也无明确管理制度,倒是地方绅士十分热心,时常筹措经费支持办学,在地方绅士的支持下,学校修缮了旧庵,并在旁边翻盖了二个教室。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大军南下时,当时石井乡地区共有学校五所,但其规模以石井完小居首。
历经沧桑的发展史(二)
(二)一九四九年~一九七六年
新中国一成立,人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一九四九年六月,石井完小正式复课,同年十一月,正式任命虞哲民为石井小学校长,褚克勤(女)为教导员,并配合土改工作队动员学生入学。到一九五一年春,全校共有四个教学班,六个年级,人数达一百三十六名,教师除了虞与褚外,尚有张月娥(女)、杨玉素(女)、朱月康、高德寿几位老师。除了办好石井小学,石井乡所属其它三所村小也相继开办,第一所在今石井村药师庵,一班学生一至四年级三十人左右,教师是贝汉成;第二所是圣帝殿李家村学校(即今周镇乡新建小学前身),有二个班,五十多名学生,教师是姚庄其,后高德寿调入;第三所是“王马石”小学(即今和平小学前身),一个班,一至四个年级,教师是钱慧玉。这段时间,学校开设课程有:国语、算术、体育、唱歌和劳作,五、六年级还开设自然、地理、历史。一九五三年冬季,学校“少先队”组织成立。在解放初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反、三反、五反运动中,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并在青年民兵中开办夜校、冬校,开始了钱塘江镇历史上的成人教育第一次尝试。
一九五二年,开展思想改造活动,虞哲民因在解放前曾任伪职,并且抵制当时正开展的思想改造活动而被调离。同年九月,陈育新(女)调来石井任校长,教导员仍为褚克勤。一九五六年九月学校改名为“盐官区石井乡中心小学”,同年褚克勤调入云龙小学任校长。这时学校已初具规模,全校教师增至六名,除陈育新外,尚有:沈旭初、于志林、杨玉素、王金宝、周小励,全校一至六年级分设六个单式班,学生为二百人左右,这段时间,学校秩序稳定,教学质量持续上升,五三年至五六年间毕业的学生,很大部分升入海宁中学、海宁三中学习,并学有建树。如:洪关林,本校一九五三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海宁中学,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瑞士一所大学任客座化学教授;邬建荣,一九五四年毕业于本校高小部,后就读于海宁中学,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后任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翻译。
一九五三年,学校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方针指引下,贯彻执行部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制订了个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一九五四年,在“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经验”的思想指导下,推行了五级记分制,和课堂教学抓五个环节的模式。一九五六年,响应党提出的“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全体教师自觉钻研业务,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持续稳定上升。
一九五七年,斗争开始,全校老师都参加了这一运动,运动期间,学校经常仃课,教师参加学习,影响了正常教学。一九五八年六月,陈育新因所谓“现反”问题调离石井,同年九月去祝会小学任教,一九五九年上半年被捕。一九五八年秋,县文教局委派朱达生来石井任石井中心小学校长。
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学校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方针,响应“大办钢铁、大办农业”的号召,办起了“三场”(农场、牧场、工场),饲养了三只羊、一头猪,若干只兔,在学农基地上种值“油菜大王”、“络麻大王”(学农基地在今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南墙处),每星期安排了相当时间让学生参加劳动,并且由于当时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时近冬令,络麻尚成堆堆在田里,学生参加劳动,一做就是半天,打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一九五八年九月,石井初中创办,上级拨款加地方集资,在石井西,韦驼桥建起二排共十八间平房,加二间食堂。第一年招收二班,共一百二十八名学生,新校址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一九五七年秋至一九五八年春经过全校一百多名高年级学生几个月劳动才清理出来。校名为“海宁县石井初中”。小学校址仍在石井大桥南堍。当时中小学生完全分治,中学校长为李文华,教导为王兆林,第一年有教师三人,校工一名;小学校长仍为朱达生,六级人员。一九五九年春,小学更名为“钱塘江公社石井中心小学”。
一九六O年底,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一九六一年七月,石井初中决定关闭,全体学生除极少数外(例:当时整个初二班六十四名学生只有二名女生,一名男生转入海宁三中),其余全部动员回队参加农业劳动。第一届毕业生计122名,大都回队参加劳动。中小学教师中有二名由公转民。
一九六一年八月,上级委派胡根荣来石井中心小学接任校长,包稚云为副校长。根据有关规定,动员了大批超龄学生归队劳动,招收了部分民办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稳定了教育秩序。学校更名为“钱塘江公社中心小学”。
同年九月,学校与医院成立了文卫系统党支部,张少卿任支部书记。学校工作在文卫支部领导下进行。(六六年~六八年,支部工作基本停止,六八年十月,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各村支部,直至一九七八年一月成立乡中心学校党支部)。
一九六三年,学校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向雷学习”热潮,举行了“雷锋事迹报告会”,利用黑板报、墙报、借用**队幻灯,用各种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雷的事迹,在学雷锋活动中,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生自发组织送温暖小组,星期天为军属、五保户打扫卫生。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间,由于重视抓教育,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回升,一九六五年秋季开学时,全校共有教职员二十名,其中党员二名。六二年至六五年,全校共毕业学生八十七名,招收新生一百五十三名,全校共有七个班级,六五年秋增至九个教学班。
一九六三年秋至一九年春,学校还开展了忆苦思甜活动。请进来,走出去,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来讲旧社会苦,对师生进行阶级教育,从而步一进激发了广大师生对新社会的热爱。
一九年冬至一九六五年,学校掀起了学习著作高潮,学校每星期至少一次召开学习著作讲用会,师生中涌现了大批学习著作的积极分子。
一九年冬季,业余教育也掀起了高潮。每个教师包干了一至二个生产队,教师白天教全日制,晚上教民校,劳动热情十分高涨。
一九六六年四月,“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驻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队长为彭章清,(当时文卫系统与街镇合一个工作队),开始所谓“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教学秩序开始混乱,这一年秋季,由于暑期教师集中“清队”学习,开学时间为十月十五日。
一九六七年一月,上海“一月革命”后,为去上海取经,学校停课组织教师去上海串连,步行经桐乡崇福到嘉兴沿铁路至莘庄再乘汽车到沪,住宿在延安东路1号接待站。人数达二十多人(包括各村少部分教师)。
一九六八年九月,“贫下中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底,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学校规模缩小,学校改名为“钱塘江公社石井“五·七”学校”。班级为五个年级加一个过渡班,共九个教学班。
一九六九年六月,“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领导小组”成立。
一九七三年,学校开始附设初中班,至一九七五年,小学在校学生达395人,初中在校学生达186人,同年初中毕业生82人。
一九七六年学校开始附设高中班,招收学生48名。至一九七九年仃办高中班。
一九七二年秋,随着招收学生增加,教室日趋紧张,学校在食堂西侧扩建教室用平房十间,计228平方米,办公室一间,计22平方米。
“”中,尽管教育进程被严重扭曲,但学校广大教师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之心,为钱塘江镇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后期,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深入人心,学校体育工作还较重视。一九七O年秋,举办了第一届钱塘江公社中心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后每年都举行全社会性运动会一次,在体育老师的努力下,早操、课外活动,常年坚持不断。学校扩展了体育锻炼场地200多平方米,添置了不少体育设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
十年, 一场浩劫。在这多变的十年中,虽然广大教师曾为事业、学校前途思索过,担忧过,抗争过,但总逃脱不了时代的枷锁,每走一步,总免不了时时观望、傍徨、畏宿,但可喜的是,这一切终于过去了。
历经沧桑的发展史(三)
(三)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七年
“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教育事业犹如枯木逢春,又发新枝。钱塘江镇文化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九七八年九月,公社中心学校成立,学校更名为“钱塘江公社中心学校”,一九八三年撤社并乡,学校更名为“钱塘江乡中心学校”,一九八五年乡建镇学校更名为“钱塘江镇中心学校”,自一九七八年起学校设立党支部,许惠良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张炳章为副校长。一九八七年又由徐福祥接任。一九八七年由张文学接任,学校党支部根据三中全会的方针,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了全社教育系统的冤错案多起。同时,组织全社学生批判了“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着手抓校风校纪的整顿,严格健全了学校的各次规章制度,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九八九年上半年,学校试行中小学教师,岗位责任制,于此同时,狠抓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几年来,镇中心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学生在参加县、市各级各类竞赛中都获得了好成绩,单是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四年统计,全校共有三十六人次在县、嘉兴市、上海经济区十城市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名次,有七名学生荣获嘉兴市“三好”学生称号,有二名学生被评为嘉兴市优秀学生干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七年,全镇共有137名初中毕业生升入名类大专院校。使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
重视加强对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对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取了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一九八O年,重点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一九八二年,学校开展了“文明礼貌月”活动,抓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使学校树立了“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新校风,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几年来,有五名教师被推选为乡镇人民代表,一名教师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一九八二年被评为“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的先进单位,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一九八四年荣获县、市、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一九八六年又被评为海宁县先进单位、嘉兴市先进集体。
在此同时,又鼓励支持教师进行系统的文化、业务进修学习。目前全校小学教师大部分达到中师学历,初中教师也有积极坚持业余进修的。
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注意减轻学生负担。自七九年实施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八一年贯彻执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以来,学校调整了作息时间和课程表,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体育工作以达标为重点,改革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结构,达标率逐年上升,学生体育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一九七八、一九八四、一九八六在县市运动会中均获小学农村组团体冠军。历年来,有二十一位学生代表县市参加了嘉兴市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三名学生平破了县市纪录。
在上级党委和各级行政部门的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中全会以来,学校新建了教学用房2993平方米。八四年又征地七亩,投资三十万,新建了小学部教学大楼。几年来。全镇(社)共集资48万元,投资于教育,促进了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九七七年四月,学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办起了校办印刷厂。几年来,印刷厂克服了资金、技术设备方面的困难,越办越兴旺。现在校办厂共有合同制职工43人,教师2人,印刷机器十多台,发电机组一套,固定资产总值达10多万元。十年来,校办厂总产值达233.94万元,创利26万9千元,上交国家税金11万4千多元,上交校办工业公司1万6千4百多元,上交学校行政9万9千8百多元,学校用这笔资金,翻建食堂,改善了师生条件。与此同时,学校也组织学生到校办厂参加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校办厂真正成为学校“育人”、“聚财”的基地。一九八八年五月,创建钱塘江皮件厂,由曹培生任厂长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其间创利12万。一九八九年九月,成立镇校办工业办公室,由施雨新同志任主任,协调11家校办厂及一家综合服务部,在工业领导小组统一筹划下,全镇已拥有校办厂工人221人,使之初步规模。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我们对事业信心倍增,对前途充满希望。全校学生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去展开钱塘江镇文化教育事业更新的一页。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今年以来,行经营班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经营战略,以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为切入点,坚持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坚持健全的风险防控,精心筹划,周密部署,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确保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年初,该行制定了《嘉兴市商业银行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8)》,并提出了各项经营指标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同时,该行成立的深化改革、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三个专门工作小组出台的一系列改革办法,正在陆续付之实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也是该行今年推动业务发展的一个新举措,今年以来,该行已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0名客户经理和28名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从而使全行的人员素质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坚持“存款立行”的宗旨,全行上下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脚踏实地抓营销、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壮大资金实力和发展后劲。今年以来,该行一方面结合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开展,努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教育员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意识,大力倡导窗口规范化文明优质服务,总行还向社会公众推出了“十佳服务明星”和“十佳服务窗口”的评选活动,力争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经营目标责任考核机制,通过细分目标市场、锁定目标客户,挖掘和培养新的客户群体,以此推动存款业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年初开展的以“敬业爱岗、争优创先”为主题的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更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活动期间,仅个人储蓄存款就新增了44961万元。上半年,该行存款总额新增17.89亿元,比年初增长29.1%,这在该行的建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打响了“中小企业银行”的品牌,初步实现了与中小企业共成长的目标。到今年6月底,该行中余额已达4元,占全行各项余额的86.3%,比年初增长34.8%,余额在3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全部户数的70%。今年3月22日,该行还举行了“嘉兴市商业银行与您共成长”——优秀中小企业授信签约仪式,集中对100家中小企业授信11.3亿元,创下了嘉兴市金融业集中授信企业规模的纪录,目前,资金实际到位已在95%以上。同时,该行认真贯彻落实《嘉兴市人民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确定辖属支行对南湖区、秀洲区10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实行对口信贷扶持,目前已与秀洲工业区、油车港工业功能区各签约授信300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银银”合作,继去年底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在嘉兴举行签协仪式,正式加入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并联合全国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共同建立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战略合作机制”后,今年以来,该行又相继与建设银行嘉兴分行、中国银行嘉兴市分行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不仅标志着该行在完善“银银合作”机制、推进“银银合作”进程、提升“银银合作”效益等方面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同时,也为国有商业银行与地方商业银行双方“共同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推进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继续打响“名出南湖,卡通天下”的南湖品牌优势,嘉兴人的南湖卡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南湖卡不仅成为嘉兴市民日常生活的好伙伴,而且已可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澳洲的十九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今年初该行推出的“2006南湖卡消费积分送好礼活动”更是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南湖卡刷卡消费同比增长了2.37倍。同时,嘉兴市人民的实事工程——嘉兴·市民卡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完善。至6月末,该行南湖卡发卡量11.39万张,存款余额超亿元,各项刷卡交易活跃,规模与效益双获丰收。在嘉兴同业业务中,南湖卡的发展速度已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网点名称 营业地址 湖州分行 湖州市人民路518号 织里支行 湖州市织里镇富民中路185号 * 长兴支行 湖州兴县雉城镇道园路59号 绍兴分行 绍兴市镜湖新区凤林西路170号 总行营业部 嘉兴市建国南路409号 秀洲支行 嘉兴市中山西路345号 百花支行 嘉兴市城北路490号 物流园支行 嘉兴市中环南路320国道交叉口嘉兴农产品市场2幢172-173号 洪合支行 洪合镇国际商贸区洪国路商铺179号 王江泾支行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汽车站北07省道东侧 南湖支行 嘉兴市新气象路485号(人民银行大楼) 实业支行 嘉兴市城南路1072号 越秀支行 嘉兴市越秀南路(嘉兴学院对面) 文昌支行 嘉兴市城南路373号 * 新丰支行 嘉兴市新丰镇汉塘文化广场5号楼20号商铺 秀水支行 嘉兴市友谊路226号 烟雨支行 嘉兴市海盐塘路286-290号 嘉工支行 嘉兴市城北路137号 禾兴支行 嘉兴市禾兴北路禾城世纪花园45-47幢101-102号 开发区支行 嘉兴市东方路与三元路交叉口 东方支行 嘉兴市东方路东方新家园22号 虹桥支行 嘉兴市城东路563号 塘东支行 嘉兴市鸣羊路章园路交叉口 高新支行 嘉兴市景湖路266号 城东支行 嘉兴市泾水路679、687号 东塔支行 嘉兴市东塔南路12-14号 梅湾支行 嘉兴市禾兴南路166号 嘉禾支行 嘉兴市斜西街187号 海宁支行 海宁市海昌南路317号 * 海宁袁花支行 海宁市袁花镇龙山路148号 海宁连杭支行 海宁安镇修川路588号 * 平湖支行 平湖市当湖路133号 * 平湖滨海支行 平湖市乍浦镇天妃路266-276号 平湖新仓支行 平湖市新仓镇建新路245-253号 桐乡支行 桐乡市庆丰路9号 * 桐乡濮院支行 桐乡市濮院镇工贸大道988号 * 桐乡崇福支行 桐乡市崇福镇建业路212号 嘉善支行 嘉善市环北东路365号 * 嘉善陶庄支行 嘉善市陶庄大道188号 嘉善西塘支行 嘉善市西塘镇邮电西路65号 * 海盐支行 海盐县武原镇新桥北路166-9-10号 * 海盐大桥支行 海盐县西塘桥街道西场北路653—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