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_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tamoadmin 2024-09-09 人已围观
简介1.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应该怎么办2.全球变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策3.面对全球变暖各国都应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什么付出最大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尺度环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来处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涉及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诸多
1.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应该怎么办
2.全球变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策
3.面对全球变暖各国都应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什么付出最大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尺度环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来处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涉及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诸多领域,且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制定应脱离国家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将气候变化问题置于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的框架下统一考虑,希望气候变化问题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地球的气候一直在不断变化,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地球气候的特点是持续变暖。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将上升1-5?C。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过去一个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预计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将达到50(15-100)厘米或更多。海平面上升将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南海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带来一定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加剧自然灾害,增加极端天气和气候的频率,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威胁正在增加。2000?2006年,每年自然灾害对经济安全的威胁是20世纪70年代的4倍,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增加了7倍,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增加了4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减缓二氧化碳排放进程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效率上,这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需要,而且其结果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动高效能源技术和节能产品更快地向世界范围内延伸和传播,这一趋势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
应该抓住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可能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鼓励发达国家履行在资金和技术转移方面的承诺,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应该怎么办
我国对气候变化取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政策等。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控制等。中国还设立了碳市场试点,以鼓励企业减少排放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节能减排政策,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取节能措施。这些政策包括能源消耗强度控制、能效标准的提高、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等。通过节能的方式来让气候变的更好,要知道大型企业排放污水,脏水等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出台节能减排,让周围环境变的更好,生态不会遭到破坏,气候也会更好。
气候变化影响
1、气温升高。
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全球地表温度也在上升。过去十年,即2011-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温暖的十年。自1980年代以来,每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温暖。几乎所有的陆地地区都正在经历更多炎热的天气和热浪。
2、风暴肆虐。
在许多区域,毁灭性风暴的破坏力变得更大,发生次数更频繁。随着温度的上升,更多的水分蒸发,加剧了极端的降雨和洪涝,引发更多的毁灭性风暴。热带风暴的发生频率和范围也受到了海洋变暖的影响。
3、干旱加剧。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水的可获得性,让更多地区的水变得稀缺。全球变暖加剧了已缺水地区的缺水状况,还会增加农业干旱和生态干旱的风险。农业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而生态干旱将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全球变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策
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大气中的含碳量过大造成的。因此,对于全球变暖,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而低碳生活,不仅仅是要参加地球一小时来减少碳的排放,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注意。比如,减少用电器的耗能时间(用电器工作时也释放二氧化碳),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节约用水(南水北调的过程也会释放二氧化碳),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的参加植树活动,植物对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很大的帮助,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燃烧或者一系列的清除过程都是或产生二氧化碳的)。
面对全球变暖各国都应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什么付出最大
对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其他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
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外,有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水稻,或者产量很低。但是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连最北的北海道不仅也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适应对策是能够找到并顺利实施的。
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就是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共同签字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19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因为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
但是,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且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2019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2019年12月11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上(日本京都会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9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三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到2019年减少15%,到2020年再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
中国积极节能减排、不断自我加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就是对全球气候治理最大的贡献。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以更切实有效的行动,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要坚持绿色低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已宣布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说到做到。
1990年,联合国开启了间气候谈判;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作为最终目标;19年,《京都议定书》首次为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制定了定量的减排义务;2015年,《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统一安排。
期间,虽经历个别缔约方退约再加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法落实、各方因利益分歧谈判难有实质性进展等诸多波折,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人类正携手奔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