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_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第二课时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地理怎么说课2.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和苏教版生物的所有知识点汇总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章节有哪些4.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家园——地球》教案6篇5.八年级下湘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6.湘教版地理复习资料7.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生物(人教版)复习提纲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

1.地理怎么说课

2.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和苏教版生物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章节有哪些

4.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家园——地球》教案6篇

5.八年级下湘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6.湘教版地理复习资料

7.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生物(人教版)复习提纲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湘教版_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第二课时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 八年级 下册地理教学5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1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 方法 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11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 其它 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 文化 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学期的 教育 教学,这三个班均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地理一科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辩证的人口观、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方法 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种植 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教学 措施

1、进一步抓好地理课的课堂教学。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讲清讲透每个知识点,课后搞好教学辅导,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周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认真钻研《20__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领悟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及后面的综合复习。

3、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习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生地会考取优异的成绩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切实搞好单元测试,分册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5、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6、有、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7、重点 热点 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 七年级地理 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和水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的特点,水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

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分布和自然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 总结 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3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一地理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 教学方法 ,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 经验 ,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 渠道 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4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考和会考的时间安排,以及我校本年级地理科目的教学进度,本学期理科班要面临会考,文科班要结束选修5、选修6和初中地理知识复习的所有课程。所以教学任务比较重,特制订此教学作为本年级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指导。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册和选修五(文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我校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我所带的理科班都是基础稍差的学生,班级人数也较多,除此之外,理科班的学生对会考科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理科班的地理基础会考复习困难重重。

2.我所带的两个文科班学生地理基础较差,没有发现大量对地理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其中上学期新接带的高二(2)班,有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大量的麻烦。而另一个文科班,即高二(6)是艺术班,所以地理文化课课时较少,教学工作紧张,这又为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和会考的重要性, 高二地理 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文科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五.选修六的学习与复习,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理科学生主要复习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知识,学习任务重。

四、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理科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强调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等主动意识为基本出发点,以会考标准为依据,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梳理。

2、文科注重基础,面向大众,注重一切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高考学习打好基础。学习选修5的知识,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规律,探求环境、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进一步提高生存救助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尝试专项研究与实践活动;学会灵活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和文字等资料比较差异、归纳规律、分析成因,正确认识和评价自然灾害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防灾减灾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学习选修6,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了解人类所应取的对策措施,更深刻地认识环境问题、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理解人、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进一步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3、培优补差,个别辅导,解决个别学生吃不饱、个别学生吃不消的矛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教学主要措施:

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 文章 。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4、理科地理教学要加强训练,提高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有效性。

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的地理教学信息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5

本学期开学之日已是3月9日,所以算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再去掉五一期、 清明 节期,屈指算来,八年级距离地理中考的时间也就13周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样高效复习完地理四册书的内容,确实需要精心,合理安排。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什么测试题,都遵循课本知识,只要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夯实了,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了。没有厚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能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读图、识图、用图,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下面制定具体的复习,以做到心中有数。

复习内容

第一周地球和地图

第二周陆地和海洋—世界气候-发展与合作

第三周亚洲-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四周东半球国家地区—极地地区

第五周中国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灾害

第六周中国的自然-工业

第七周中国的地理差异-北京

第八周南方地区—中国在世界中

第九周综合练习模拟测试

第十周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第十一周世界地理复习

第十二周中国地理复习

第十三周练兵备考

地理怎么说课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 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缺乏

 探究题活动: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填海造陆”、有关大阪的鸟瞰。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

 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

 经济概况部分:

 农业大国部分:

 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工业大国部分:

 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

 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

 人口部分:

 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城市部分:

 1.在图8-48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

 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4.评出导游。

  课后活动:

 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小结:很多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观和环境观。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和苏教版生物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isud.cn/down.asp?cat_id=17&class_id=253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 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2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法国”说课教案

·“法国”一课时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教材分二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欧洲的经济大”叙述法国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3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说课稿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说课案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印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1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湘教版地理七年级

·3.1 《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二、授课类型: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08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81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多变的天气”说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多变的天气”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阿城区进修学校的地理教师赵秀波。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81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公转说课稿

·地球和地图 说课稿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公转泉州实验中学 陈维权一、课题陈述: (一)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该部分内容历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7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地形的变化 说课稿

· 《地形的变化》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①使学生掌握褶皱、断层的成因; ②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③使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7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土地》说课稿

·《土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6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一、 说教材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通过阅读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4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地势和地形 说课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5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

·《第一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的内容,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4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众多的人口 说课稿

·第二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为主线,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68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9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黄河的治理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说课稿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60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南方地区>说课稿

·说教材一. 说教材内容,作用 本节内容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和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等几个方面来讲述南方地区。“山清水碧,鱼米之乡”形象说明了南方地区的景观特征以及平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37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869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祖国宝岛"——台湾省》

·"台湾省"说课设计说教材 1,教材内容:《"祖国宝岛"——台湾省》一节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70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55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 说课案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 说课案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印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42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说课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中东是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42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日本

·说课稿 日本第2课时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一) 本课在本章及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东亚是世界分区地理中的第一个,具有开篇启迪的作用,而日本是东亚五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127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93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黄河的治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备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31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日本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一) 本课在本章及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东亚是世界分区地理中的第一个,具有开篇启迪的作用,而日本是东亚五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在学生学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244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73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初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1,WebQuest由来 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创立,是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所以将其命名为"W......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36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南阳师院环旅游学院03级1班学生刘兆兴.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93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说课稿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63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说课』人教版地理学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 下载:1943

://.zhaojiaoan/soft/list.asp?classid=84

《人口的迁移》说课设计 高一地理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人口的迁移》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10:52:44 高中地理说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 必修1[高中地理说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题:热力环流及问题研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10:44:13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行政区划》说课稿[八年地理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它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是全章重点。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0 10:32:32 高中地理说课稿 《洋流》地理(必修1)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洋流》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07 11:19:40 《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地理说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07 08:18:51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运动、气压带饿风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前两节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02 10:09:04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计 高一地理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高一地理必修1说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8 10:10:24 《地势和地形》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八年地理说课]

人教版初二地理说课稿:关于地势和地形的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2 09:59:47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六年级地理说课稿[小学地理说课]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六年级第二学期,全球篇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本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好这一节,能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变的天气”一节包括“看天行事”、“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三部分。我在上课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中的顺序进...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22 09:58:58 六年级地理说课《狮子城—新加坡》说课[小学地理说课]

《狮子城——新加坡》说课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一只笔、一块小黑板、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师再也不能满足课堂和学生们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第二种语言的渗透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甚至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起来。只到二期课改、聚焦课堂、改进教学的警钟敲响,才让我意识到:课堂的聚焦点、闪光点,再也不能集中于口若悬河的教师,或者是工艺精美的教学课件上。我们的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7 17:17:30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高中地理说课]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7 17:15:12 《澳大利亚》说课[七年地理说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说课教案课题: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七节“澳大利亚”所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澳大利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6-11 17:01:05 《洋流》说课设计[高中地理说课]

《洋流》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4 09:46:06 《南亚概述》说课[七年地理说课]

《南亚概述》一节说课南亚概述设有四个小标题,分别从南亚的位置范围、历史宗教、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方面来讲述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它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通过本区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重面去分析、评价一个地区。本节内容较多,且有的问题很抽象,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图,主要用提问题的形式,引...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7:00:32 人教七上《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七年地理说课]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6:49 人教高一必修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即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一、说教学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了三种意义,即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这三种意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学习下节课的基础。,yRD?x0v-D昼夜交替这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三步走:首先对昼夜的静态...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5:51 人教高一必修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4:39 人教高一必修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doc[高中地理说课]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1...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6:51:5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人教高一必修上[高中地理说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与1.4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1.5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12 13:23:40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七年地理说课]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章节有哪些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把实行集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

55、对于可再生,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淡水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P3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P17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P23

4、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30

5、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4

6、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7

7、评价我国土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67

8、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P105

9、“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P107

10、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家园——地球》教案6篇

每一个章节都很重要,重点是看图看图,一定要熟记地图!

第一章 认识大洲

*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经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根本原因:地球自转) 2.中国位于东八区. 3.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5.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亚洲的气候以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季风最显著(海陆因素).欧洲是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为显著的. 6.河流落差大-急-水力 ; 落差小-慢-航运价值

7.亚洲长度和流量首位:长江.

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亚洲河网分布的特点:①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奔流入海.②内流区面积广大,锡尔河和阿姆河都是内流河,注入咸海.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60%. * 第二节:非洲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的独立国家:埃及、埃塞尔比亚、利比里亚,其他都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2.非洲地形:东南高西北低,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 3.①埃塞尔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 ③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④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⑤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

⑥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⑦东非大裂谷——地球大伤疤

4.非洲气候简单,被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除发展畜牧业外还开垦为耕地.气候以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非洲——富饶大陆.

6.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 * 第三节 美洲

1.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

三线:1、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2、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3、国际日期变更线. 2.中美地峡: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中美洲).香蕉占重要地位. 3.美国以南的美洲通行西班牙/葡萄牙语,被称为“拉丁美洲”.

4.北美地形:

1、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2、

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3、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除南极洲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5.南美地形:①西高东低.②东部地区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 6.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7.亚马孙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的原因:

1、(地形上)亚马孙平原三面海拔较高,使得周边的河水容易往中央汇聚. 2、(气候上)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区,水流量大.

8.美国和加拿大是美洲的发达国家.

9.墨西哥是玉米原产地,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10.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项目/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面积 2400多平方千米 1800万平方千米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白色人种为主

混血人种为主(人种大熔炉)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第二章 了解地区

* 第一节:东南亚

1.中南半岛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千岛之国”之称. 3. 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热带季风为主 上游急、下游缓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多火山地震

热带雨林为主 河流短、水流急

4.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海洋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5.花园城市——新加坡.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水稻.

6.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菲律宾——椰子、椰油.马来西亚——锡.

7.东南亚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 第二节:南亚

1.南亚次大陆——南亚的大陆部分.

2.南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分三大地形区. 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1、3—5月: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

2、6—10月: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多雨;

3、11—次年2月: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凉爽宜人.受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4.

南亚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流传于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盛行于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流传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6.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也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泰姬陵是印度的旅游景点. * 第三节:西亚

1.五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二海峡:霍尔木兹、土耳其;二海湾:波斯湾、亚丁湾;一运河:苏伊士.

2.红海是世界上最狭长、最咸的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 3.霍尔木兹海峡——西方的生命线.

4.西亚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发展畜牧业、灌溉农业.

5.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等. 6.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灌溉农业区,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取得很大成就. 7.伊拉克是枣椰的主要出产国.

8.南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三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9.西亚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 第四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没有热带气候类型,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欧盟(EU)有15个成员国,使用共同货币——欧元.

3.集中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工业大国,农业在欧洲西部经济中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 4.挪威峡湾、瑞士山峰、西班牙海滩、法国田园、千年古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艺术之都巴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欧洲三大旅游国.

5.“钟表王国”—瑞士;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丹麦;挪威—海洋渔业;荷兰—花卉种植业.

*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半球纬度最高的国家:欧洲的冰岛 2.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98%的陆地被冰雪覆盖.是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也是降水最少的大陆,世界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 3.为什么南极比北极冷:陆地

4.北极圈内的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第三章走近国家

* 第一节:日本

1.日本的领土:北海道、本州、四国、四个岛.首都东京,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2.日本是一个多山岛国,3/4的国土为山地丘陵,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河流短小湍急.

3.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温暖,夏季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袭击. 4.日本的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5.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6.交通运输业发达,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 * 第二节:埃及

1.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全成,扼守着世界上重要石油运输线的咽喉(苏伊士运河),87%是阿拉伯人,首都开罗是埃及最大的城市.

2.农产品沿尼罗河分布,主要交通工具是轮船.主要生产长绒棉、玉米、小麦、水稻、洋葱、豆类、水果.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被称为“沙漠之国”.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 第三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

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

4.俄罗斯河川径流总量世界第二,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最多的湖泊.

5.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 第四节:法国

1.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分配平均,基本没有旱涝灾害. 2.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3.发电量中核电比重达70%以上. * 第五节:美国

1.构成:48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州) 2.唯一地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

3.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4.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50%),东西高,中间低,纵列分布,东南部有阿巴拉契亚山脉. 5.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6.书本p85农业带分布图.

7.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

8.工业分布分三大地区:东北部:传统工业.南部:是有、飞机、宇航、电子工业基地.西: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

9.

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10.华尔街摩天大楼林立;金融、保险机构众多;洛杉矶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都在这里;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

三藩市,是美国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天然良港,有唐人街、硅谷(高科技的代名词,世界最大高新技术产业区.

11.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 第六节:巴西

1.巴西北低南高,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亚马孙平原是亚马孙河(河海)冲击而成. 2. 地区/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八年级下湘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教案# 导语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地球的故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准备

 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

 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

 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

 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

 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讲解: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全课总结:

 这时候人们已经推测出地球是个球体,可认识事物光靠猜想和设行不行呢?接下来人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对地球形状作出了什么猜想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们是怎样来验证这一猜想的。

 二、活动三:验证地球是个球体

 一、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麦哲伦(课件展示他的画像)。有同学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布置任务:阅读书上42页的相关和文字资料。

 学生阅读、交流。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设?

 麦哲伦为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价?有收获吗?是什么?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1、在探究的过程中懂得利用科学技术。2、对待心中的疑问,要大胆去猜测,更要想办法去证明。3、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习麦哲伦的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二、在太空中看地球

 讲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课件展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吗?最早给地球拍照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揭示相关资料)

 提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你们知道中国飞天第一人吗?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杨利伟的和相关资料。

 讲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宇航员来说是残酷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氧气、没有水也没有重力,是对人生存极限的一种挑战,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现在必须把身体锻炼好。

 提问:通过各种实践,人们已经发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飞机、人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三、作业

 布置任务: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旅程,我们应该把这些都牢牢记住,因此我提议每个人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制作一张有关地球故事的科学小报。

风光无限的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

 2.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科学知识

 1.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

 教学难点:熟悉各种地貌的特征

 教学准备

 有各种典型地貌的课件、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风光无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

 教学新授:

 一、认识常见的地貌

 提问: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地貌?(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认识常见的一些地貌(课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湿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图)

 提问:仔细比较,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学生讨论、作答,课件先后展示各种地貌的文字说明部分。

 二、美丽的家乡

 讲解:正由于形态各异的地貌才构成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我们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进一步熟悉地貌的特点。

 课件展示能代表本地地貌的典型。

 布置任务:老师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咱们的家乡确实很独特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将家乡的这种“独特之美”描述出来,注意要概括出地貌的特点。

 学生描述本地地貌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咱们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地貌,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对家乡地貌的描述很准确也很生动,课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咱们家乡的地貌模型。

 (展示教师制作的模型)

 讲解:同学们不用羡慕,因为今天这节课你们可以亲自设计并制作一个地貌模型。为了将模型做得更漂亮,组内同学先商量一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具体怎样分工合作?请制定一个。

 小组讨论

 讲解:为了做今天的模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泥、沙石、树叶、水、各种颜色的粉笔灰、橡皮泥等。下面大家就利用老师准备的和你们现有的材料来制作。

 要求:做好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了的马上送回,卫生监督员随时保持周围的卫生。另外各组制作的模型不能太复杂,因为大家制作的时间只有20分钟,模型中一定要标记方位。

 学生分组制作活动。(中途可让学生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描述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

 学生谈参观感受。

 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能用资料来验证自己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

 3.能制作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自然现象做出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想

 教学准备

 有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的课件,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鸡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师:尽管我们看不到胶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作出猜测、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

 2、师: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和,让学生进行观看。)

 3、你能根据这些现象作出有关地球内部的猜想吗?说说猜想的依据。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4、师: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过发射地震波来进行检验,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阅读书上49页相关内容。说说地球的结构并说说这些部分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

 5、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课件展示),你觉得像什么?我这有一个切开的熟鸡蛋,对照一下这张地球内部的构造图,确实类似,请你们在记录本上画一幅切开的鸡蛋图,并标出地壳、地幔、地核。(学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再看剖开的鸡蛋,画图。)

 6、谈话: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们还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请同学们阅读49页《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说说看,我们的猜想和科学家的发现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那先说说你的制作步骤,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地球的三个部分呢?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堂教师小结。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探索开发地球内部吗?展开你的想象,将设计画在记录本上。

地球仪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海洋与陆地所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2.能借助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准确辨认位置,画出麦哲伦的航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体会模型带来的方便。

 2.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寻找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

 2.能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

 3.认识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经线、纬线、方向、赤道等;知道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及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研究海陆分布的比例

 根据经纬度确定某物的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卡纸、天平、剪刀、铅笔、直尺、橡皮泥、火柴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讲解: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一般不能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出示地球仪)。建立模型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新授:

 活动一蓝色的星球

 1、模拟

 讲解:请慢慢地旋转地球仪,注意观看它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的颜色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

 提问: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不同的地貌,蓝色占的面积,它是用来表示什么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结:地球是由大部分的海洋和小部分的陆地组成。

 鼓励学生根据这个特点给地球再取一个名字。

 2、填图

 讲解:由于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因此地球被划分成七大洲和四大洋。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又是哪四大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予以补充总结。

 布置任务:你知道他们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请对照地球仪,把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书上52页的图中,并尝试记住。(提醒学生字写小点)

 学生填图。

 课件出示没有文字说明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帮助学生记住他们的具体位置。

 3、估测

 引导学生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主要地貌为海洋,但是它所占地球的表面到底比陆地多多少呢?我们能想办法作出科学的估测吗?

 学生思考、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筛选(如学生不能想出合理的方法,则引导学生按照书上的方法进行)。

 学生估测、记录

 汇报估测结果。

 小结:科学家经过精密地测量、计算,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哪个小组的数据最接近呢?课后向他们取取经验。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二、新授

 一、活动2怎样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1、地轴

 观察:让学生转动本组的地球仪

 演示篮球在地上乱转。

 谈谈它们的转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小结:地球仪是绕着中间这根轴转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这根轴叫做地轴,当然,地球里面并不是真的有根轴,而是科学家根据地球自转的特点虚拟出来的。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2、经线、纬线

 讲解:我们再来观察地球仪,是不是有很多线圈,这就是叫做经纬网,干什么用的呢?就像在电*看**,知道排号和座号就能找到座位。经纬网可以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课件展示纬线的概念及什么叫赤道(让学生找一找)

 讲解: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找一找:北纬30度在哪?

 课件展示经线的概念及南北极。

 讲解: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线,人们给经线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找一找:东经125度在哪?

 找一找:北京(东经116度、北纬40度)伦敦(0度、北纬51度)

 讲解: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并说说这样分的原因)

 找一找亚洲、大洋州分别处在哪半球。

 总结:尽管地球有那么大,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某一个地方的经纬度就很容易找到它,比如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二、活动3麦哲伦的航线

 讲解:接下来我们也要来体验一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课件展示具体路线和游戏规则

 建议活动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船长”(麦哲伦)、“大副”、“文书”、“水手”等不同角色,合作完成活动中的不同任务。

 课件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正确路线。

 组织学生对路线图分析:船队一直是朝什么方向航行,又是从什么方向回到西班牙的。

地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2.懂得保护家园的重要。

 科学知识

 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

 教学重点: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能从地图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想自己到处逛逛,但又不熟悉路线,你会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谈话:说一说你们使用过什么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呢?

 提问:你知道最早的地图是什么时候绘制的吗?

 学生阅读55页有关科技史。

 二、教学新授:

 讲解:刚才同学们也讲了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接下来请仔细观看比较这两张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可以将你的发现与本小组的成员交流,看谁获取的信息最多。

 学生汇报

 小结: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和地球仪一样,所表示的实地面积都很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图形缩小。图上线段的长度与实际距离之比就叫做比例尺,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

 练习:

 找一找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对照书上的两幅图,小组内自由出题,计算某两地的实际距离。

 除了比例尺外,我们还得学会通过地图识别方向。

 二、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板书)

 [练习](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未标明方向名称的地平面的八个方向图。)请学生上台标出八个方向。

 对于一幅地图,我们怎么来判断方向呢?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板书)

 [教师讲述]

 (1)一般的地图,通常是按面对着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的。

 (2)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按指向标规定的方向判断,指向标一般指北。

 (3)有经纬网的地图,还可以根据经纬网定方向。指名学生说经线、纬线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练习]参上(学生“你问我答”巩固对地图上方向的掌握。)

 在地图上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这是图例和注记。

 三、图例和注记

 讲解:不同的图例用来表示各种地理对象,教师举例说明。

 布置任务:将中国政区的图例找出来并记录在书上58页表内。

 鼓励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图例。

 总结:如果我们能在地图上准确地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那么我们也就学会了使用地图。

 四、保护我们的家园

 提问:58页的这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讲解:其实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取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方法,但是保护环境有责,你觉得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漂移的大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对地图上相对的海岸线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出办法去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仔细地观察、大胆的质疑、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知识:

 了解大陆飘移学说,理解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说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及黑白复印、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质疑: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海陆分布。今天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一直就是这样的吗?

 讲解:1910年,生病卧床休息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望着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间,相互对应,简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顿时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提问: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你知道魏格拉产生了什么猜想吗?

 学生回答。

 二、教学新授:

 活动1、拼图与猜想

 提问: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能拼在一起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

 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将南美洲和非洲从地图上剪下来,然后拼凑到一起试试看。

 为了不浪费,我给大家准备了复印的地图。

 学生剪、拼图

 交流发现。

 讲解:是不是所有的大陆都能象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一样接在一起呢?(学生观察片刻)

 教师演示:将事先剪好的各大洲拼凑到一起。

 质疑: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

 活动2、魏格纳的猜想

 讲解:其实魏格纳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当它发现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可以很好地拼凑在一起时,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很多年前,这两块大陆是接合在一起的。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大家都不承认这一说法,甚至嘲笑他:这么坚固的大陆怎么会漂移呢?

 在一片反对声中,魏格纳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顾危险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说法寻找有力的证据。例如,他发现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相同骨骼构造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是不可能游过大洋的。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几块大陆,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

 可惜魏格纳还没来得及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一次实地考察中由于气候恶劣和食物缺乏而牺牲。

 质疑:从魏格纳发现并验证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课后拓展:搜集资料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

 想象100万年后,中国大陆还会在现在的位置吗?你认为是怎样的情景呢?

湘教版地理复习资料

1.1 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 ②陆界 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 ②海岸线长 ③隔海六国

最北:漠河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

3.1 自然概况

什么是自然:自然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以及海洋等。

自然的特征:自然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 中国的土地*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国的水***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实际变化大的特点。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平很,为了合理利用水,有必要请见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4 中国的海洋

多样的生物:我国海洋生物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丰富的矿占: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巨量的化学:我国海洋生产发展很快。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4.1 秦岭?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八年级上册第77页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不凡。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4.5 补充总结***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

气候特征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水热充足

日照充足,气温低

干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

长江、珠江

长江、黄河源头

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石油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

水稻、甜菜

青稞

甜菜

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生物(人教版)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来西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丰富。但矿产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中国地理部分? —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记课本p7图)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p4图)

③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p3图)

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8页

1.3 中国的人口

1、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我国人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河南省。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2、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我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

(1)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3)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东南亚是国外华人华侨最聚集的地方

(4)学会读各种地理统计图;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中国的民族: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p21、p23图)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课本21页图)

2、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东部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④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P21

东西走向:(1)天山、阴山 (2)昆仑山、秦岭 (3)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长白山、武夷山 (3)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6、 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2)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3)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4)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 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 漠。

(2)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3)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4)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1)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我国最大平原。

(2)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3)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水乡”。

(各地形区位置要落实到中国地形图)p23

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多样性、季风性、大陆性)

(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很大。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受地形地势影响)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10℃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受季风活动影响,即海陆位置影响大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表格对比)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记气候分布图p )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名称

冬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

发源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陆地→海洋

风向:偏北(西北、东北)

性质:寒冷干燥

影响范围(地区):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海洋→陆地

风向:偏南(东南、西南)

性质: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地区):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气候有利的一面: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气候不利的一面:夏季风活动异常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