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_气候类型的判别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解释气候类型判断时的原则(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你好,请问,你能告诉我关于等温线方面的知识吗?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和如何根据所给图来判断气候类第一步,判断半球:一年当中,1月气温最低则为北半球;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第二步:用温度判断热量带,缩小范围。(注意用的是最冷的那个月的温度来判断!) 一年中最冷月气温15℃,则为热带的4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1.解释气候类型判断时的原则(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2.你好,请问,你能告诉我关于等温线方面的知识吗?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和如何根据所给图来判断气候类
第一步,判断半球:一年当中,1月气温最低则为北半球;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
第二步:用温度判断热量带,缩小范围。(注意用的是最冷的那个月的温度来判断!)
一年中最冷月气温≥15℃,则为热带的4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15℃≥一年中最冷月温度≥0℃,则为地中海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共3种。(特别注意温带海洋性气候虽然是温带,但是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0℃)
第三步:看降水以确定最终的气候类型,降水类型有四种:年雨型(每月都降水,且比较均匀)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俩用最冷月气温在上一步骤就区分开了。
扩展资料:
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风力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地、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百度百科--气候
解释气候类型判断时的原则(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一、 判断方法和步骤(经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以一月平均气温15℃和0℃两个数值极限,把12种气候类型(除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缩小到三个范围内:
(一) 大于15℃的属于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15℃)
(二) 小于15℃大于0℃(0℃<T<15℃=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
(三) 小于0℃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五种类型。
第二步:把上面划分出来的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的五种气候类型,再以七月平均气温18℃、10℃、0℃三个数值直
接判断出三个类型:
(一) 大于18℃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年较差在25℃以上。
(二) 10℃<T<18℃的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三) 0℃<T<10℃的属于苔原气候,小于0℃的属于冰原气候。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和年降水量,判断余下的9种气候类型。
(一) 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均在15℃以上,主要区别于降水。
1、 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都有50mm以上,年降水量都在2000mm以上。
2、 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 热带草原(萨瓦纳)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主要区别于降水的月份分配:
热带草原: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
(二)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0℃-15℃之间,降水量的主要区别是: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夏雨型)
2、 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300-1000mm之间(冬雨型)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
(三)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主要区别是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
1、 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 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年总降水量500-1000mm左右。
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各典型气候类型的判断,对于各种因素影响的气候或过渡性的地区气候有不同的变化,
气温和降水的数个不能用这种方法方法去死套,要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各气候特点,得出正确判断。
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的图形判断
气温变化曲线 降水柱状图
北半球 波峰型(七月高)
一般为中高两侧低(除地中海气候)
南半球 波谷型(一月高)
一般为中低两侧高
二、 常见题型的判断练习:
你好,请问,你能告诉我关于等温线方面的知识吗?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和如何根据所给图来判断气候类
一、已知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特征决定了气候类型,而气候特征又是由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具体数据所反映的。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把所判断的气候特征与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
2.判断步骤:“缩小范围法”分三步: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
第一步:根据气温最高月、最低月或气温曲线形状,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判断指标用数轴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
注意两个特例: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均温>15℃;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降水资料: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上各月降水柱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即雨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让学生对比记忆:
3.举例:根据下列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判断:(1)气温最高月是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2)最冷月均温13.1℃>0℃,则该地在亚热带;(3)年降水量789mm,介于300~1000mm之间;降水的季节分配属冬雨型。所以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地中海气候。
判读方法
1、作图法: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一条件。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
2、凸向法 :根据等温线弯曲部位的凸向特点,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高低规律”。即所谓“高”,是指等温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方向凸出,即每一条等温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温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低”则与“高”相反,即等温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3、直射点法:事实上,海陆间气温高低是随季节变化的,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关。结合等温线凸向特点,可以找出一个共同的规律:“点北陆凸北,点北海凸南;点南陆凸南,点南海凸北”。“点”即太阳直射点,它是判别南、北半球的冬、夏半年的基本点。这个规律的意义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与此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与此相反。
分布规律:(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冬季大陆,②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夏季海洋,②寒流经过。(2)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夏季陆地,②地势较低;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冬季海洋,②暖流经过。(3)如果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该地区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4)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5、疏密程度: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2)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复杂多样,形成陆地温差比海洋大。(3)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这是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的温差比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大造成的。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识别: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在地图上找出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点,并连接成线,连接后的线就是等温线。不同地域的等温线弯曲程度也不同。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作用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即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南半球。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南半球正好相反。 3、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1)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洋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2)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3)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4、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延伸,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说明该地气温是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计算某地海拔高度。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变化系数为0.6oC/100米。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分布特点: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的因素单一,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太阳辐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气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除太阳辐射外,还有洋流、地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那么,这些因素使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以及如何根据弯曲方向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一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等温线弯曲分布有“高高低低”规律,即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反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偏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偏低。中国1月份0℃等温线东部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西部沿青藏高原东南部边沿明显地向低纬凸出,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4℃等温线在四川盆地向北弯曲,8℃等温线在云贵高原向北弯曲,即向高纬弯曲,说明冬季气温较中国同纬度地区偏高。
上一篇:小气候的概念_什么是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