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分布 气候分布
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_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农业气象灾害对农村玉米产量有什么影响?2.秋冬危害农作物的气象灾害是什么3.农业气象灾害的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4.农业灾害对农业活动有哪些影响?5.梅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损毁农田:暴雨会使得部分农田果园被淹,禽畜圈舍坍塌。2、造成病害:暴雨会传播病菌,使畜禽疫病、植株病虫害更易发生。3、洪涝灾害:洪涝淹没农作物,使其不能正常新陈代谢。4、减少产量:暴雨会使作物
1.农业气象灾害对农村玉米产量有什么影响?
2.秋冬危害农作物的气象灾害是什么
3.农业气象灾害的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4.农业灾害对农业活动有哪些影响?
5.梅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损毁农田:暴雨会使得部分农田果园被淹,禽畜圈舍坍塌。2、造成病害:暴雨会传播病菌,使畜禽疫病、植株病虫害更易发生。3、洪涝灾害:洪涝淹没农作物,使其不能正常新陈代谢。4、减少产量:暴雨会使作物死亡导致产量降低。
暴雨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1、损毁农田
暴雨对农业的影响较大,它会使得部分农田果园被淹没、禽畜圈舍坍塌,而且暴雨会导致水利设施被冲毁,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重新修建农田、圈舍和水利设施。
2、造成病害
暴雨会传播病菌,使得植物病虫害、畜禽疫病更易发生,影响种养殖的后期生产,所以在暴雨过后,需要及时为畜禽喂食药物,避免其感染疾病,而且要将染病的农作物株苗拔除。
3、洪涝灾害
暴雨引起的洪涝会淹没农作物,使其不能正常进行新陈代谢,而且不同生长阶段的农作物对水涝的抗性不同,其中开花期抗性最弱,其次是孕穗期,并且暴雨过大,会使江河、湖泊水位暴涨,使得山洪暴发。
4、减少产量
农作物在开花期遭遇暴雨,会使植株的花药花粉遭到破坏,使其虽然抽穗开花,但不会结实而枯死,导致农作物的空壳率猛增,使植株减产,而且暴雨的怕打会使得土壤板结,导致农作物根系呼吸不畅。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村玉米产量有什么影响?
秋冬季危害农作物气象灾害有:冻害、霜冻、冷害等。
1、冻害
冻害发生时温度必须在0℃以下,植物组织脱水而结冰,造成植株组织伤害,以北方温带为主。冻害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如冬小麦、果树和部分亚热带作物如柑桔等。
2、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霜冻在我国有两种情况,一是早、晚霜冻,发生在较温暖时期。
3、冷害
冷害是在温暖期间作物遭受10℃以上的低温影响,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的机能障碍,导致作物减产。冷害发生在全国各地,但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和南方初秋季节。危害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豆类等。
预防秋冬季危害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措施
1、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春季和秋季的气象灾害高风险期,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便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防范。
2、覆盖法
使用草帘、薄膜等材料覆盖农作物,减少热量散失,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农田。
3、加强田间管理
在气象灾害发生前,要确保农田的水分充足,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伤害。此外,还可以通过施肥、修剪等手段,增强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4、保险保障
为了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农民朋友可以购买相应的农业保险,一旦遭受气象灾害,保险公司将给予一定的赔偿。
秋冬危害农作物的气象灾害是什么
一、温度对玉米种植和玉米产量产生的影响
在玉米播种阶段对地面温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昼夜温差大。在幼苗成长期间,对温度的要求一般限定在?5℃到?10℃之间,对玉米幼苗成长最有力的温度范围为?15℃到?20℃之间。在玉米的拔节期这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限定在?17℃上下。这个温度有利于玉米的拔节和玉米叶子的生长。而玉米叶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到?28℃之间。在玉米的抽穗和开花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为:最低温度为?20℃左右,而最5℃最好如果气温值低于?25℃,就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影响玉米产量。如果气温低于?18℃就影响到玉米抽穗和开花对玉米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玉米的成熟阶段是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为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而最适宜玉米成熟的温度为?21℃到?25℃之间。由于北方农耕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一气象条件就导致该地区的昼夜温差比较大,有利于玉米的养分积累。但如果温度低于?15℃或者是高于25℃就会影响玉米中物质养分的积累和运输如果温度在20℃左右,那么就会影响玉米籽的生长,而如果温度低于17℃,就会对玉米的灌浆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旦温度低于15℃,玉米就会停止灌浆这就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 三、水分及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从播种到最后的成熟这期间对水分的要求也非常高要保证农田的湿度保持在?70%左右。在自然灾害中对玉米产量产生影响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和洪涝。这些气象灾害对玉米的生长都非常不利,直接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因此人们要对灾害进行提前预防,从而保证玉米产量稳定。 四、低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低温会导致玉米延迟播种期。从大部分地区的地理区域和气象条件来看,春玉米播种适宜期是4月中旬至4月下旬。因此,从4月上旬起的天气变化对春播进度十分重要。4月中旬的降雨对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春旱起到一定作用,例如2012年4月20日,靖边受到了1次大面积霜冻,大田作物由于地温比较低,无法按期进行播种,使播期延迟了10天左右。农业气象灾害的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秋冬危害农作物的气象灾害是霜冻。
霜冻是指农作物在寒冷的季节里受到低于其生长适宜温度的低温影响,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或受损的气象灾害。这种气象灾害在秋冬季节较为常见,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霜冻通常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凌晨或夜间,由于气温骤降,农作物的叶片和茎秆表面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当温度降至农作物生长适宜温度以下时,农作物的细胞组织就会受到损伤,导致叶片枯萎、茎秆变脆,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农作物死亡。
霜冻对于各种农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对温度较为敏感的作物,如蔬菜、水果、茶叶等,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如加强田间管理、增加覆盖物、喷洒防冻剂等。
霜冻的预防方法
1、灌水法
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可使空气升温2℃左右)。由于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田间温度不会很快下降。至于小面积的园林植物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1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因水温比气温高,水在植物遇冷时会释放热量,加上水温高于冰点,以此来防霜冻,效果较好。
2、遮盖法
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这种方法只能预防小面积的霜冻,其优点是防冻时间长。
3、熏烟法
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它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但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
4、施肥法
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霜冻
农业灾害对农业活动有哪些影响?
(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当温度低于作物当时生长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不一定为零度),作物的生长受到妨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严重减产。
(2)霜冻:指在温暖时期内,大气温度迅速降低到足以引起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内的低温冻害(通常在0℃或0℃以下)。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导致细胞脱水,同时形成的冰晶增大破坏作物细胞,对作物造成损伤。
(3)干旱:指在农业水平不高的地区,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致使作物缺水,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使作物体内水分缺失呈现萎蔫(暂时萎蔫或永久萎蔫)并遭受一系列伤害。
(4)洪涝:指降水时间过长、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5)干热风:指引起作物大量蒸腾作用的综合天气现象(温度高、湿度低、风速大的旱风),在农业水平不高的地区短时间内会带来很大损失。
(6)冰雹: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春季处于苗期的农作物恢复能力强,遭灾后能恢复生长;夏、秋两季农作物遭雹灾后,农作物叶碎秆折,花穗被毁,籽粒脱落,严重的颗粒无收。
梅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农业灾害
包括自然灾害、病虫鸟兽活动的为害、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自然灾害如不良天气造成旱、涝、水土流失、阴雨过多光照不足、台风等。病虫鸟兽为害如各类病虫害、鸟害、鼠害、野猪破坏等。人为因素如不正确的耕作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大量化学农药使用、药物使用不当、人为践踏等造成的为害。
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农业气象灾害就是农业生产的重大威胁,每年都有几亿亩农田受灾。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是大范围的,“年年有灾,处处有灾”。它是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既具有深刻的地球物理环境背景,又和农业因素密切相关。它具有持续、积累和交替的特点。几种灾害有时集中于某一时间或某一地区,形成“群发性”的特征。
梅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物生长受阻:梅雨季节的持续降雨会导致农田积水,土壤湿度过大,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收能力,从而使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2、病虫害滋生:梅雨季节的湿度大、温度高,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增加了农业防治的难度和成本。
3、品质下降:梅雨季节的雨水会使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4、农田排水不畅:梅雨季节的连续降雨会导致农田排水不畅,土壤水分过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5、气象灾害风险增加:梅雨季节还可能引发洪涝、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梅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解决办法:
1、农田水利建设是减轻梅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排水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农田积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例如,可以修建排水沟渠、完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农田。
2、选用耐涝、抗病、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是减轻梅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措施。耐涝作物品种能够在雨水较多的环境下正常生长,抗病、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则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防治难度和成本。可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培育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来实现这一目标。
3、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是减轻梅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梅雨季节,应尽量避免集中播种和收割,以减少农事活动对作物生长和收获的影响。例如,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播种和收割时间,错开梅雨季节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