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分布 气候分布

气象站施工方案_气象站建设实施方案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提高新时期决策气象服务质量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关于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3.申请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应当具备什么条件4.雨季安全施工方案5.北京市气象台的气象台简介6.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支持风电发展,规范和加快风电场开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风电场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规

1.如何提高新时期决策气象服务质量

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关于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3.申请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4.雨季安全施工方案

5.北京市气象台的气象台简介

6.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站施工方案_气象站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支持风电发展,规范和加快风电场开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风电场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工程项目。 第三条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应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尽量使用未利用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并尽量避开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依法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第四条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按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计算和征地。其中,非封闭管理的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用地,按照基础实际占用面积征地;风电场其它永久设施用地按照实际占地面积征地;建设施工期临时用地依法按规定办理。

第五条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预审工作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

第六条 建设用地单位在申请核准前要取得用地预审批准文件。用地预审申请需提交下列材料:

1、建设用地预审申请表;

2、预审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等,对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需提出补充耕地初步方案;

3、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建设项目。

第八条 风电场项目经核准后,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涉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 第九条 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由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凡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征求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认真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风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篇章,对风电建设的环境问题、拟采取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申请核准前要取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并提交“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十二条 风电场工程经核准后,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设计,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按规定程序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该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预审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7号)执行。建设用地预审申请表、建设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和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见附件一~附件三。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预审申请表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主管机关

项目核准机关

批准(授权)文号

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投资规模(万元)

规划依据

项目拟永久用地总规模(公顷) 用 地总面积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其中:耕地(基本农田)

**** 联系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及电话 邮政编码

备 注 建设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经办人: 单位盖章负责人: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批准(授权)文号:填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项目开发权授权文件;

2 规划依据:填写项目依据的国家规划、行业规划、省级有关规划等;

3 补充耕地资金标准和总额、补充耕地拟采取方式及措施:没有涉及占用耕地的项目可不填写;

4 备注:填写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中,有关土地利用方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

5 项目用地规划选址情况:市(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就规划选址情况出具的审核意见。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主要内容)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是列入(为实施)《×××》规划的能源类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千瓦,建设内容主要为×××,拟定总投资为××亿元。

拟选址情况:××××××项目位于×省×市×县×乡(镇)×村。选址比较的简况和拟选址用地的充足理由,等等。

拟建项目用地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公顷,拟占用农用地××公顷,拟占用的农用地中耕地××公顷(其中拟占用基本农田××公顷);拟占用建设用地××公顷;拟占用未利用地××公顷。总用地中:××部分占用××公顷,¨¨¨等等(根据项目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用地情况填写)。

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涉及占用耕地的项目填写):是否已经将补充耕地的资金列入工程投资(预算);拟采取(自行组织开垦、缴纳耕地开垦费委托开垦)的方式补充耕地,委托开垦的是否承诺按照当地××元/亩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等等。

其它: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压覆/未压覆矿产资源证明材料,有关地质灾害性评估意见。 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评价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资 格 证 书(须具备乙级及以上资质)(彩色原件缩印1/3)

评价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 从事专业 职称 上岗证书号 职责 签字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永久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工程静态总投资比例

建设规模(MW) 预期投产日期 年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简述风电场单机容量和台数,主要工程内容,如变电所、道路、风电机组基础等及其工程量。

二、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

应标明风电场范围、风电机组布置、变电站位置、道路、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如有)等。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简况

1 自然环境简况

1) 地形

2) 地貌

3)地质

4) 气候

5)气象

6) 动植物

2 社会环境简况

1) 社会经济结构

2)土地利用

3)交通旅游

4)文物保护

3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四、评价适用标准

1 环境质量标准(水、气、声)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2 主要污染源强

1) 噪声

2) 弃渣

3) 生活污水

六、环境影响分析、拟采取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1) 噪声

2) 弃渣

3) 生活污水

4) 施工期粉尘

5) 主要生态影响

七、环境效益

1) 节能效益,节约原煤等;

2) 减排效益,减排有害气体等。

八、评价结论与建议

审批意见: 公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如何提高新时期决策气象服务质量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工作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作方案 篇1

  一、组织机构

 成立20xx年里集街道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下设竞赛办公室。

 主任:z

 成员:z

  二、竞赛项目

 1、小发明

 2、小制作

 3、科学小论文

 4、科技实践活动(含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

 5、科幻绘画(现场绘画)

 6、科学竞赛(小学六年级学生;初中三年级学生)

 7、电脑制作

 小学组: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制作

 初中组:电脑动画、平面设计、电子报刊、网页制作

 8、奇思妙想闯七关(初中团体项目)

 9、校园科技节评优(加分项目)

  三、竞赛时间、地点

 1、交作品项目:

 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竞赛:

 10月20日前将作品送交中学胡庭贵老师处。

 2、现场竞赛

 小制作、科幻绘画、科学知识竞赛。

 小学:10月22日上午(星期六)在长南路小学进行(三个项目竞赛同时进行,不能同人)

 初中:自行组织。10月24日将竞赛结果报胡庭贵老师。

  四、参加人员与名额分配

 1、平水、百宜小学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实践每校每项不得少于1个作品;长南路、禧和、奎文小学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实践、电脑制作每校每项不得少于2个作品。最多每项不得超过4件作品。

 初中各班级每个项目各不得少于1件作品,最多一项不得超过3件作品。

 科学知识竞赛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六年级人数的10%;小制作、科幻绘画每项参赛人数不得超过本校五、六人数的5%。

 2、所有参加竞赛作品和参加现场竞赛学生必须填写报名表(见附件)。

  五、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举办好本校的科技节活动,做到积极发动,全员参与,认真评选。

 2、各项目具体要求:

 小发明:必须是自创作品,是对生活、生产、学习用品的发明或改进,历届比赛中没有出现的作品。强调创新性、实用性,制作必须精制。作品上要配有标签和创意、使用说明。

 小论文:必须是通过自己亲身观察、实验得到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实验结果、观察发现,文章在1000字以上,并配有、影象、观察日记等原始资料,无原始材料的论文不予评奖。

 研究性学习或科技实践活动:必须是亲自研究、实践得到的对自然界、社会生活等某一方面的研究或实施体验。资料要求完整,有活动(研究)方案,过程、报告,要突出科学性,并整理成册。

 网页制作、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的主题均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其中,网页制作要求小学不少于6页,中学不少于8页。

 科学知识竞赛限初三和小学六年级学生,主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为重点)、科学应用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竞赛时间120分钟。

 科幻绘画要求自带工具、纸张(纸张规格为54cm×38cm,4K纸),现场绘画,题目自拟,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绘画时间120钟。要求在画纸背面右下角写好标题及200字左右的创意说明,在画纸左下角由监考老师统一编号,不得写姓名及学校。

 小制作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自带工具、制作材料,现场制作,种类不限。但不能直接将成品通过组装而成,必须有原材料、加工制作、组装等过程。时量120分钟。

  六、评奖办法

 1、分中、小学组分项按参赛作品的10%、20%、40%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各项目一等奖小学控制在6个以内、初中控制在4个以内)。

 2、本次活动设团体奖,中小学各三个。单项一等奖6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小发明翻倍记分。参加市赛获得一等奖10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4分。

 3、一等奖作品(选手)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工作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局、管理局春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依法治火、科学防火,坚持预防扑救并重齐抓,不断提升专业队伍综合能力和森林火灾处置能力,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二、工作目标

 力争不发生一般森林火灾,坚决杜绝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春防时间安排

 春季森林防火期为3月15日至6月15日

 森林防火高火险期为4月20日至5月31日

 四、 工作要求

 1、认真落实领导责任。

 进入防火期,各级领导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树立责任意识,弘扬敬业精神,坚持把森林防火摆在重要位置,当作首要工作来抓,坚守一线抓防火,安排部署,检查指导。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发生山火亲自率队进入火场,保证组织指挥到位。

 2、努力提高宣传效果。

 广泛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林区人们的防火意识。局电视台每期《沾河新闻》有森林防火的内容,大力宣传防火工作中的突出做法和先进事迹。各林场(所)布置好防火宣传一条街,插防火彩旗、挂横幅、贴标语、广播每天定时宣传。场区、公路两侧宣传牌要进行刷新、扶正,破损的更换,保持宣传效果。林场(所)与外来人员、重点人员和疯、傻、痴、呆人员的监护人签订防火合同书、保证书,做到上门入户宣传,深入作业点、农业点宣传,不留死角死面。

 3、“三清”巡护检查到位

 南沾河、伊南河、奋斗地区做为“三清”检查的重点,各相关单位继续加大“三清”工作力度。吉岭库、北沾河、汤元山、尖新山四个林场各派2支小分队,在关键时期进驻南沾河驻点看守清理。伊南河2支队伍进驻大平台巡护,茂岚进驻重点部位驻防巡护,疙疸敏、浦洛口、岭顶管护站巡护本责任区。立新、胜利严管北部农林混居林区的火源,重点是制止私自烧地边、扩地边等违规用火行为。边界各防火工作站把守大界线,清理外来人员,局属森林消防一中队8个小队关键时期分别进驻南沾河、伊南河施业区的重点部位,清理私自入山人员,防住外来火源。

 4、继续坚持依法治火

 公检法作为依法治火主力军,要继续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公安警力达到每个林场至少一名,高火险期,公检法三机关依法治火驻场包保干部按时到位开展工作。山上各派出所按照管辖区域进行执法检查和稽查,清查火源,惩处违规。发生火情第一时间进入火场,调查火因,查处火犯。坚决打击野外带烟带火、林内私自用火等行为,达到处罚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

 5、严格管理各种火源。

 进入防火期,各防火检查站、岗亭值班人员严格检查入山人员和车辆,认真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对外来人员、无证人员、无防火装置的车辆一律不准入山。高火险期,在重点区域增加岗卡,南沾河地区实行封山戒严。加强对春播、森林抚育、林下经济管护承包、采集山野菜人员的管理,岗亭严格检查、护林员跟班巡护、场领导经常检查和指导,野外作业点要指定专门的防火负责人。发挥义务防火员、监督员的作用,形成全民防火、人人有责的防火氛围。

 6、强化火情监测。

 进入防火期,各塔了望员开始上塔了望观察,严密监视责任区。了望员加强业务技能学习,熟悉掌握责任区内的地理情况,提高观察了望和通话能力。幸福、乌斯孟主塔做好通讯中转,确保火场和指挥中心通讯畅通。各单位、部门的对讲机按照指挥部要求开关机,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命令的上传下达。幸福气象站做好火险天气预报工作,及时制定中长期火险预报,发生火情随时提供气象资料。

 7、提高火情处置能力。

 认真落实《沾河林业局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入防火期,局属专业队、武警森林部队及时进驻执勤点,严阵以待开展工作。林场(所)扑火队要满编满员,强化扑火技能训练,机具装备和车辆状态完好,做好扑火的各项准备,接扑火命令能迅速出发。

 重要设施和林场(所)、村屯周围必须按照规定开设防火阻隔带,制定紧急避险方案,划定避险路线和场地,并进行演练。

工作方案 篇3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深入开展,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印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德江县20xx年控烟工作方案的通知》(x爱卫发〔20xx〕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积极推进控制吸烟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拒绝、控制吸烟,促进干部职工健康生活素养,逐步降低吸烟和吸烟量,提升干部职工健康素质,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巩固控烟取得的成果。

  二、目标任务

 所有室内外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禁烟。全镇所有医疗机构、教育机构、行政机关率先实施禁烟,禁止各类烟草广告、促销等活动。镇卫生院建立戒烟门诊,安排专职劝烟人员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知识,为吸烟人员提供戒烟服务。通过开展控烟活动,提高全民控烟意识,自觉抵制烟草,有效降低吸烟率,努力创造无烟环境。

  二、禁烟区域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均为无烟区,且不设室内吸烟区,镇卫生院各科室、病房、会议室、走廊,卫生间、幼儿园室内外活动区域,各类学校的室内教学活动场所,食堂、学生宿舍及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内外区域,机关单位办公室、会议室、办事大厅、卫生间、走廊等均为禁烟区域。

  三、工作内容

  (一)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控烟工作,全面推行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活动,减少烟草对公众健康危害,尤其是对女性和儿童的健康危害,个体烟草零售店,要张贴“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宣传标识,取缔烟草宣传广告。各部门办公室不得摆放烟灰缸,不向客人敬烟。各办事窗口要有醒目的禁烟标志,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吸烟对人体危害的'宣传内容。各部门要落实控烟检查人员,对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劝阻。

  (二)卫生、教育系统和行政机关带头创建无烟单位。

 镇卫生院要创建“无烟医院”,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带头控烟先锋模范作用,要设立戒烟门诊,为吸烟人员提供戒服务,争创无烟医院。

 各学校要研究制定学校控烟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镇卫生院要积极配合,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要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活动,争创无烟中小学、幼儿园。

 各部门要以身作则,优化政府机关人文环境,树立窗口良好形象,积极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各部门负责人要率先垂范,不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吸烟。各部门要制定控烟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控烟管理制度,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控烟工作,设置明显禁烟标志,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不吸烟、不备烟、不敬烟。

  (三)广泛开展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宣传活动。

 各部门要结合“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活动,发放控烟漫画吸烟有害宣传资料、禁烟标识、禁烟标志、举办控烟知识讲座、公益性广告等宣传控烟知识。通过控烟宣传、普及控烟知识,提高群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形成全民控烟、戒烟的良好氛围。

  五、组织保障

 为切实抓好我镇控烟工作,确保控烟顺利开展,全面完成控烟工作任务,决定成立xx镇控烟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xx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副组长:肖xx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

 冉xx 镇教育办公室主任

 杨xx 镇卫生院院长

 成 员:镇直各部门负责人

 各村(社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生院,杨智院长任办公室主任,杜朝军副院长任办公室副主任,由文忠、董芹、冯勇三位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六、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控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控烟工作,成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控烟工作实施方案,安排专职劝烟工作人员负责控烟工作,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健全控烟工作制度,将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二)各部门要强化控烟管理,完善工作措施,将控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控烟工作不重视、工作任务没有完成的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对控烟工作完成较好的部门追踪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做法,对控烟积极的干部职工进行表彰。

 (三)镇创建办要做好控烟工作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卫生、教育、宣传等部门利用“世界无烟日”等重大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居民抵制烟草、主动戒烟,劝阻吸烟,切实形成良好的控烟氛围。

工作方案 篇4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379号令,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京国土管物(20xx) 949号《转发建设部业主大会规程及相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物(20xx)338号《关印发北京市贯彻物业管理条例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市居住小区物业服务情况检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前已组建的北京市朝阳区拂林园物业管理委员会名称变更为"北京市朝阳区拂林园业主委员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北京市朝阳区居住小区管理办公室指导监督下,由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代表,地区派出所代表,拂林园居委会筹备组代表,北京信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绿色家园物业管理处代表及原拂林园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于20xx年8月1日成立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 筹备组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在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及朝阳区小区办的指导下,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

 筹备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筹备组成员名单,讨论通过了《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成立工作方案》。将《拂林园物业管理委员会章程》修订为《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并重新制定了《拂林园小区业主公约》。

 拂林园业主大会成立工作方案如下:

 一、北京市拂林园小区以书面征求意见方式召开业主大会;

 二、北京市朝阳区拂林园业主委员会名额为7名(根据小区入住情况,适时增选至9名);

 三、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业主;

 2。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遵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模范履行业主义务;

 4。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5。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身体健康;

 6。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四、业主委员会委员产生办法:

 以业主大会方式产生,业主委员会的人选或按区域推选候选人或业主自荐的方式均可。业主大会的业主投票权,按其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每建筑平方米为一票,不足每建筑平方米的不计为一票。住宅物业管理区域的人防,停车库等地下空间不计算投票权。

 五、公告方式:

 筹备组20xx年8月1日至8月15日,在本小区1—20号楼公告栏及小区正门入口处内醒目位置公告《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成立工作方案》,《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拂林园小区业主公约》。公告时间不应少于15天。

 六、送达方式:

 筹备组于20xx年8月30日至9月8日(如时间不够可延续)以书面征求意见方式召开业主大会,委托物业派两名工作人员将《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入户送达,业主签收并请业主对《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表决事项逐一进行投票表决。业主投票表决后,将表决票投入物业工作人员所携带的封闭投票箱中,由工作人员收回。业主应当按照《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中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反馈意见,同时由物业人员另造册注明楼号,业主签字,送达人签字,非业主本人收到选票要有签收人签字。总之,选票要有完整的送达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容或形式的,不计为有效反馈意见。

 七、选票结果统计方式:

 在奥运村地区办事处,地区派出所和业主代表监督下,由筹备组和愿意参与的业主对收集的《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进行审查和统计。做出《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会议决议》,由筹备组全体成员在《拂林园小区业主大会会议决议》签字确认。

 八、业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召开拂林园小区业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由筹备组宣读《业主大会会议决议》,并公布当选的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当选的业主委员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选举业主委员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由全体业主委员会委员讨论通过《关于成立北京市朝阳区拂林园业主委员会的申请》。

 九、报送文件:

 业主委员会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将相关文件报朝阳区奥运村办事处审核,经同意备案后,报朝阳区小区办报批,经朝阳区小区办批准备案,并在本小区1—20号楼公告拦及小区正门入口处醒目位置公告佛林园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筹备组职能终止,筹备组解散。

 十、业主大会成立工作方案的解释权在业主大会筹备组。

 拂林园业主大会筹备组全体成员签字:

 北京市朝阳区佛林园业主大会筹备组

 20xx年8月1日

工作方案 篇5

 为确保沙河店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杜绝洪水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实现发生较大洪水时人民群众能安全转移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1、由镇防汛指挥部、各村委会组织受灾群众向上游地势较高部位转移,谢家湾、中冯、北冯转移至沙河店村,南南冯、北南冯转移至东西杨村,东诰转移至东北营,西大诰、东大诰、大诰铺、小诰作为后备转移地点。

 2、做好宣传,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时刻警醒沿岸村群众,常备防洪水,防大汛思想,及早联系亲朋好友,一旦发生险情能随时投亲靠友。

 二、组织机构

 各村按沙河店镇防汛指挥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根据村民居住区域划分适当转移小组,并明确有组织能力、号召能力专人负责,在发生洪灾时组织群众转移。

 三、组织措施

 由镇防汛指挥部安排镇干部包村,在洪水来临时立即靠前一线指挥,村干部实行包片责任制,分管各片区域负责人,指挥督促责任人组织群众转移,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门,门不漏人。汛期期间有线广播明确专人值守,做好预警宣传,引导群众有序转移。

 四、责任落实

 汛期期间镇包村干部、村干部要24小时保证通讯畅通,非常时期保证24小时在岗在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贻误战机,延误转移,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事故的,将严厉追究责任人责任。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关于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主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切实履行基本职责,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努力做到重大气象灾害与衍生次生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不出现失误。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与各级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深化防灾减灾资源整合与协调配合。切实发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效用。

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着力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融入式发展。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纳入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和公共财政预算,纳入地方政府“三定”方案和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发布手段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入各部门减灾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手段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安全运维。推动将气象信息员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与效能考核。

依法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强化依法履职意识和责任,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社会和公民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极端天气公共安全的依法监督职责。引导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设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灾害信息实时、快捷、综合采集。开展台风、暴雨、干旱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风险区划试点,发展定量化的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着力提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施农业、交通气象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保险机构、红十字会等组织在气象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跨部门联合调查制度。发展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逐步建立国家、省两级气象服务白皮书制度。

(二)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要始终把做好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努力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联合会商和产品制作发布机制,加强国家级与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技术指导和支撑反馈,强化关键农时、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定量影响评估服务。服务国家农业对外合作,继续做好国内主要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并逐渐向国外重点农产品和重点农业产区拓展。推进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的融合,深化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可持续发展。

全力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更加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服务。继续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继续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重大任务,优化需求导向的服务机制,强化专项气象服务业务。做好大型运动会和2022年冬奥会申办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加强各项专业气象服务。完成全国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深入推进交通气象沿线精细化预报和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试点。继续推进与住建部城市内涝防治合作。加强流域气象中心业务能力建设,发挥服务防汛抗旱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等职责。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示范区建设。继续做好海洋、森林草原防火、旅游、电力等专业领域气象服务。加强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服务。

(三)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支撑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攸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科技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加快建设中国气候服务系统,强化传统天气气候服务与气候变化应对需求的融合。推进省级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做好能源设施、城乡建设、交通基础等关键领域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建立极端气候事件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对特色产业和行业的影响评估。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做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支撑工作,围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立法、我国二氧化碳峰值排放路径和气候变化适应等开展决策咨询。积极参加IPCC未来规划,科学支撑气候变化公约谈判,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气候变化规律研究。强化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建设,稳步推进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继续开展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启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式研发。做好气候变化最新科学进展和热点问题的分析解读工作。

更加重视气候安全工作。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确定中长期气候安全目标,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能源、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加强国家级、区域和省级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推进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空气质量预报。发展污染源减排措施效果评估业务。继续做好生态脆弱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快推进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立项建设。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全国贫困县光伏发电资源评估与服务,组织开展风能经济开发潜力评估研究。加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等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

(四)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是兴业之路。要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并将气象业务现代化作为核心重点任务来推动,落实目标任务和主体责任,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积极发展现代气象服务业务。认真贯彻第六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集约化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核心业务能力。强化决策气象服务业务能力建设。研发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基于影响预报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面向个性化服务需求,研发快速循环预报服务产品加工和产品检验监控系统。优化完善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共享产品库。依托数据分析技术和新媒体,发展智能化公众气象服务业务。

深入推进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制订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着力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推进数值预报发展与应用,实现GRAPES全球模式业务运行,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做好资料同化和产品应用工作。着力提高灾害性天气、局地性天气的分析能力和预报技术。开展全国10公里分辨率的精细化格点全要素预报业务试验。加强海洋气象、空间天气预报业务能力建设。实现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业务运行,进一步提高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客观预测技术水平。加快推进MICAPS4.0、SWAN2.0和CIPAS2.0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县级综合预报预警业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召开第七次全国气象预报预测工作会议。

大力推进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强化综合观测业务的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着力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开展国家天气观测网台站遴选,加强国家基准站网建设,实现国家级台站和其他台站的分级管理。完成县级综合观测业务平台的试点工作并推广。统一各类自动气象站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开展自动气候站设备选型,提高观测数据可同化水平。组织开展风廓线等观测资料的应用试验和观测预报互动科学试验,提高现代观测资料的应用水平。规范温室气体等大气成分业务,提高业务稳定运行能力。完成风云二号G星在轨测试并投入业务运行,统筹在轨气象卫星管理,优化地面应用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气象卫星和雷达观测业务应用水平。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计量检定能力建设,启动国家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分中心(新疆)建设。严格执行气象专用技术装备许可制度。

着力加强气象资料业务和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制订气象资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加强气象资料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气象数据格式标准化工作。以推进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工作为抓手,优化气象数据采集、收集、质控、存储和应用业务流程。重点推进卫星、雷达等资料质量评估业务应用和同化工作。规范各类气象资料质量和时效的考核评估。提高全国气象广域网传输能力。加快推进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业务化,推进国家、省两级集约化数据环境建设。国家级气象业务内网和中国气象数据网上线运行。启动实施国家级高性能计算机二期建设和气象业务异地应急备份中心(上海)建设。

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出台《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完善气象现代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推进各项保障政策落地。国家级业务单位要积极主动履责,加强与相关单位互动对接,完成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年度任务。省级气象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推进省级气象业务现代化,有序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气象现代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中。

加强试点经验总结与推广。组织开展江苏、上海、北京、广东、重庆以及浙江杭州和宁波等第一批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总结评估,推广试点经验。加大对河南作为中部地区于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省份的工作推进力度。针对东中西部各自不同发展特点,把握好东部率先,中、西部赶超的节奏。

(五)着力深化气象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凝聚共识,密切跟踪国家改革进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倒逼,以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为重点、以防雷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落实气象服务体制改革部署。要按照《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以国家级和部分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为试点,创新发展气象服务业务体制、服务供给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专业气象服务实体规模化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气象防灾减灾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制度。以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及大城市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为试点,培育基层气象服务多元化提供主体。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纳入地方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试点。成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协会。以上海自贸区气象服务管理和气象协会组织为抓手,制定出台气象服务管理办法、标准和规范,建立部门与社会组织对气象服务的市场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防雷体制改革。依法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发挥防雷减灾在保障公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以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和创新方式为重点,试点带动,加快推进防雷体制改革,依法有序开放防雷检测市场,强化法规标准建设和市场监管。统一准入标准,制定出台全国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清理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完善防雷相关法规标准及业务规范,加强防雷服务市场监管。重庆、广东、浙江等试点单位要重点推进防雷工作政事企分开,发挥防雷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现代防雷企业制度,培育骨干企业。

稳步推进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改革气象业务体制,优化气象业务布局、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提升气象业务的效率和水平。通过试点建立省市县三级集约化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流程,制定气象业务系统平台集约化发展指导意见。落实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制作向国家级和省级业务集约的气象服务业务技术体制。规范全国数值预报业务布局,制定数值预报业务发展改革指导意见。强化预报预测质量检验考核工作。建立预报员团队定量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科研组织管理方式,进一步集中资源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深化气科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技术突破与业务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中试基地与业务用户参与成果评估,发挥学会等第三方机构在项目管理、科技奖励和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完善合作共赢机制,引导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参与重大核心任务协同攻关。

密切跟踪落实国家各项改革。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体制、人事制度、财税制度及其他改革政策。配合中编办制定地方气象管理权力清单指导意见。继续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分类指导、上下协调、有序承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审批程序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做到放管结合、监管到位。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完善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财务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解决气象部门职工的地方性津补贴。

认真组织并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省级气象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推进省及省以下气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抓好各试点单位经验总结,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改革成果。

(六)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始终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有力保障和支撑气象现代化。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核心攻关任务。发挥中央财政科技资金效益,落实四项研究计划重点任务。做强部门科研院所,优化学科布局,构建科研业务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和协同攻关机制。加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围绕区域重大业务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优化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强化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开放共享。建立气象科技成果认定和分类评价制度。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和向技术标准的深度延伸。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激励制度。深入推进科技研发任务法人责任制落实。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组建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和团队的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百计划”、强基工程和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培训。开展人才政策执行情况评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加强气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完成气象信息化总体规划编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统筹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教育培训和行政管理等的信息资源和数据,逐步构建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的气象信息化新格局。加强气象信息化工作统一领导,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业务信息化建设试点,推进气象信息化总体规划实施,推进“气象云”工程建设。建立气象信息化社会运行保障机制。

提升开放合作质量效益。制定新常态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计划及方案,深化省部、部际合作。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等总体外交大局和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做好第十七次世界气象大会参会等重要国际气象合作机制建设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多双边气象合作,提升国际引智和培训工作水平。加强气象援外工作。继续做好港澳台及周边区域气象交流合作工作。进一步规范外事管理,加强国际合作队伍建设。

切实抓好规划实施和编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结评估,积极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规划起草,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气象事业发展重大工程和建设任务。加快《海洋气象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年)》、气象卫星应用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等项目的统筹建设与管理。开展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组织召开全国气象部门西藏工作会议。完善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及艰苦台站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新疆兵地气象融合发展。重视和支持基层气象台站能力建设。

(七)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气象工作法治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依法发展、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全面提高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气象立法和标准化管理。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涉气象法律草案和涉气象行政法规起草。继续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及《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修订。突出各地气象事业发展特色,加快推进地方气象立法步伐。切实提高气象标准质量,不断强化标准执行。加快霾等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业务管理工作机制,清理修订完善现有业务规范,制定标委会绩效评价指标,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提升依法履行气象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梳理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气象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并实施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和指导标准,做好气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查处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行为。继续开展防雷综合治理督导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提高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完善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气象部门法律顾问制度。突出抓好局党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事业发展重点目标、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等的落实。改进目标管理,完善综合考评体系。重点解决不落实、难落实问题。强化职能调整和下放的衔接和后续工作。

(八)全面加强部门党建和文化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强化责任,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谐氛围。

把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各项工作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各项纪律。自觉把维护党中央权威、遵守党的政治规矩落实到全部工作中去。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进一步精简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强化会议管理监督,提高会议质量效率。厉行勤俭节约,严肃查处违反“约法三章”问题。持续反对“四风”,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检查,巩固拓展活动成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月活动。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直接责任。各级党组(党委)要统筹谋划,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强化党组(党委)责任担当,细化主体责任,建立责任台账,对主体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要分级开展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轮训工作

申请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2008—2010年)

组织开展地质环境监测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是做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保证。党中央、高度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把强化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作为6项主要任务之一,批准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对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在多次讲话和批示指示中,对做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展思路的意见》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技术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立院之本”。

为了更加有力、有序地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深入思考汶川大地震后应急技术支持的经验教训,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关于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2008—2010年)》(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今后3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内容。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核心,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为保障,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为目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奋力把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主要着力点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包括行政管理体系、工作队伍体系、监测网络体系、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等。推进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提升工作队伍服务水平和能力是“方案”的主要着力点。

在推进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财政专项和与地质环境监测有关的地质大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协调一致,合力推进。二是积极探索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新机制,推进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区和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区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三是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专项资金,增加对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的支持力度。

在指导帮助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推进地方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队伍工作能力方面,一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投入少量中央财政资金,通过示范区和试验基地建设,起到带动和推进地方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作用;二是加强对省级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针对性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开展相关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促进省级队伍工作能力的提升;三是积极为省级总站申报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的省级财政资金提供技术支持。

在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方面,考虑推进地质环境监测立法是一项长期任务,难以在近年内完成,从实际与可能出发,“方案”中主要列出了一些急需出台的关于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部门规章、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将积极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沟通,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完成起草工作。

(三)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总体框架

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是推进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经过广泛讨论和认真思考,提出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图1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总体框架

1.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由专业监测网络、信息网络和群测群防网络等组成。专业监测网络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网、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督网等。按照事权划分,专业监测网络分为三级,即国家级骨干网、省级基本网和地市级延伸网。国家级骨干网由区域控制性监测点(区)构成,主要目的是了解全国地质环境的宏观动态变化特征;省级基本网由地域控制性监测点(区)构成,主要目的是系统、全面地掌握本行政区内的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特征,省级基本网获取的监测数据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地市级延伸网由局部针对性监测点组成,以满足于当地实际需要为原则。各级监测网的关系如图2所示。信息网络由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中心、省级地质环境信息中心和监测信息传输网络组成。

2.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在不同地区应有所侧重。山地丘陵区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和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为主;平原盆地区和岩溶分布区以地下水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监测网建设为主要任务;在矿产资源开发区,重点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地质遗迹、地热、矿泉水、水土地质环境等的监测网络建设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3.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紧密围绕提高预警预报水平,群专结合、点面结合、监测与研究结合,建立支撑网络。基本构想是:从国家层面上选择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和突发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区,以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成果为依托,采用多种手段方法,点(单体监测、定点巡查等)、面(雨量监测、遥感监测、群测群防等)结合,建立区域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基地,长期坚持,面向国内外科研、教学单位开放运行。监测预警基地不仅仅服务于当地防灾减灾,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研究,不断加深灾害形成机理的认识,逐步完善预警预报判据,有效改进预警预报方法,进而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区域性监测预警基地构成支撑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骨干专业监测网络,与群测群防网络、重大单体监测点、示范区等共同构成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2008~2010年,重点推进国家级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规范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制度、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探索形成合作推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多种新机制,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地质环境监测队伍的服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高,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交流与技术培训实现经常化。

(二)主要任务

1.积极推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制度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汇报协调,力争促成部、局出台规范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2个文件和9项技术标准。2个文件是: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中长期规划;9项技术标准是: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建设技术要求、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技术要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技术标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地质环境监测预算定额标准、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标准、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地面沉降监测规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图2 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分级及其关系示意图

2.大力推进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一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并运行3个国家级区域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升级改造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初步形成以预警预报为龙头、以监测预警试验基地为支撑、以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为平台、以服务群测群防为主要目的的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优化调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点,总数增加到1500个,完成1000个孔的洗孔,并安装自动化监测仪与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建立孔口保护设施。深化北京、乌鲁木齐和济南3个地下水监测示范区的工作,将其打造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级地下水科研基地。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选择典型地下河流域,建设1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示范区。三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督网络建设,实现定期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调查与评估,建立1~2个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四是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建立1个国家级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示范区。五是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探索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建立1个国家级示范区。

3.加快推进应急响应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突发事件地质环境应急监测和技术支持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地方监测机构合作机制,完善基于卫星通讯的应急指挥和远程会商系统,提高应急监测和现场处置的技术装备水平。分类整合建实地质灾害、地下水和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建立高效、统一的网络化地质环境监测信息服务平台。

4.探索建立合作推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机制。在西气东输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沧州地面沉降监测示范区建设、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监测示范区建设、深圳海水入侵监测等方面,探索建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地方、企业合作推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机制。

5.加强对省级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年召开1次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2~3期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培训班。依托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根据省级总站需要提供网站托管服务。建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省级总站之间双向的干部交流与技术人员挂职锻炼制度。

6.加大地质环境监测项目申报力度。继续推进“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的申报,陆续启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评估”、“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和“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年度工作内容

(一)2008年

1.牵头组织省级总站和有关专家,完成“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建设技术要求”、“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的起草(修订)工作,报部、局审批,力争年内发布实施。

2.建设运行四川雅安、云南新平和三峡库区3个区域性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升级改造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会商系统,试验运行基于卫星通讯的应急处置和远程会商系统,论证提出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购置总体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建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突发地质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合作机制、经费补偿机制和全国范围的技术支持专家库。

四川雅安和云南新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要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等密切配合,建成集监测、预警、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群测群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三峡库区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要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密切合作,完善监测预警网络,使之成为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

所有区域性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应积极面向国内外其他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合作,扩大影响。

3.分片组织省级总站和有关单位进行讨论协商,完成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的优化调整,总数到达1500个以上;完成400个监测孔的洗孔,并安装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设备,建立孔口保护设施;开展重点城市和地区300个点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监测。

优化调整后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点包括:能够正常运行和能够修复的现有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孔,3个示范区的自动化监测孔,北方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项目设立的新的自动化监测孔,可以纳入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运行的大调查项目勘探孔和监测孔,部分省级专门监测孔升级为国家级点。

4.对地质灾害和地下水方面的调查监测数据库分别进行整合,充实数据信息,完善功能;基本完成网络化地质环境信息平台的开发,具备信息统一发布功能。

5.启动3个合作推进地质环境监测新机制试点。与中石油合作,探索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合作机制;与河北省有关单位合作,探索沧州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合作机制;与深圳有关单位合作,探索地下水监测合作机制。

6.研究编制华北平原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7.主要面向省级监测机构技术人员,举办2期地下水监测技术培训班;召开1次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交流会。

8.继续推进“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申报;积极与部、局沟通,争取矿产资源两权费用和价款对“矿山地质环境动态评估”的经常性专项资金支持。

9.探索建立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之间人员双向交流学习的长效机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派出2~3人(以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为主)到省级总站挂职锻炼和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省级总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派人员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或其他总站挂职或交流学习。

10.研究提出健全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理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和建议,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2009年

1.牵头组织省级总站和有关专家,完成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和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技术要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技术标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技术要求、地质环境监测预算定额标准、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标准等的起草(修订),报部、局审批,力争当年发布实施。

2.继续建设运行3个区域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基于卫星通讯的应急处置和远程会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3.组织完成300个监测孔的洗孔,安装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设备,建立孔口保护设施;组织开展重点城市和地区200个点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监测。

4.与省级总站和有关单位合作,启动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示范区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建设。

5.规范3类数据库中的地理底图数据,细化基础数据分类,能够快速形成简洁明了的系列图件,及时提供应急技术支持;完善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增加数据查询下载、定制服务等功能,建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省级总站之间的监测信息共享和分工服务机制。

6.继续推进地质环境监测新机制试点工作;启动岩溶地下水监测示范区建设。

7.积极向部、局和财政部等汇报沟通,争取中央财政增加对“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项目的支持。

8.举办2~3期监测技术方法、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培训班,召开1次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交流会。继续开展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

(三)2010年

1.研究编制地质灾害、地下水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十二五”专项规划,完成地面沉降监测规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等的起草或修订工作。

2.完善3个区域性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基地的软硬件环境,实现开放运行。论证提出黄土高原、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等区域性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的选区和建设方案。

3.组织完成300个监测孔的洗孔,安装自动监测与实时传输设备,建立孔口保护设施;开展重点城市和地区200个点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监测。

4.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企业相结合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合作机制。

5.继续开展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培训和人员交流。

6.启动“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雨季安全施工方案

申请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科学合理的国际合作项目实施计划和方案;?

(二)具有明确的合作单位、符合要求的气象探测地点;?

(三)有必需的经费、设备和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的从事涉外活动必须具备的其他条件。

北京市气象台的气象台简介

一、雨期施工总要求

?1、确保信息畅通

搞好项目部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春、夏季施工暴风雨等恶劣天气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对破坏程度难以进行预测,需要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控制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防范。

?2、防护的全面性

施工现场涉及面较广,包括各部分现场和临时设施的安全防护以及全部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制定安全措施时一定要细致周到,不可因事小而不为,以留下隐患,带来损失。

?3、科学组织施工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雨期施工的特点,将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提前或延后安排。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搞好室内外作业安排,风雨天气尽量安排在室内作业;搞好工序穿插,提高工效和施工速度;遇到较大暴风雨天气应停止施工。

?4、快速反映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准备

在雨期施工时,各种防护措施要进一步加固,对隧道洞门的护坡,路基边坡、搭设的脚手架以及炸药储存库、各种防护棚、临时设施等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确保抢险救灾物资人员到位,发生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雨季施工准备措施

项目部成立抗洪防汛领导小组,建立雨季值班制度。在雨季来临之前,施工单位、作业队要建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分面包保。在雨季施工期间定期检查,严格雨季施工“雨前、雨中、雨后”三检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1、施工准备

(1)成立防洪抢险突击队,平时正常施工作业,雨时防汛抢险。每个施工现场均要备足防汛器材、物资,包括雨衣,雨鞋,铁锹,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员设备齐整、措施有力、落实到位,防洪抢险专用物资任何人不得随意调用。

(2)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获得当地气象预报,掌握近期汛情,以便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同时制定现场雨季值班表,建立雨季值班制度,设专人每天听取气象预报,做好记录,有暴雨、大暴雨天气情况时,及时通知值班人员,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专人负责协调与周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防汛事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证及时排水,减少损失。

(3)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制定防洪抗汛预案,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严格执行。

(4)雨季及洪水期施工应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及施工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期间的防洪排涝工作。

(5)跨越河道施工时,施工栈道、便道的设臵和拆除时间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满足泄洪能力。水中墩台施工尽量避开雨季汛期。

(6)在雨季施工时,施工现场应及时排除积水,加强对支架、脚手架基础和土方工程的检查,防止倾倒和坍塌。对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带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做好防范措施,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撤离准备。长时间在雨季中作业的工程,应根据条件搭设雨棚。施工中遇暴风雨应暂停施工。

(7)雨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及时检测砂、石含水量,并加以调整配合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混凝土施工,如不可避免时,应用防雨布(棚)覆盖,防止雨水冲淋混凝土造成离析。

(8)现场中、小型设备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机电要安装好接地安全装臵,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臵安全可靠;施工电缆、电线尽量埋入地下,外露的电杆、电线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雨季前对现场设备作绝缘检测。

(9)对停用的机械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材料采取遮雨、防潮措施,现场物资的存放台等均应垫高,防止雨水浸泡。

(10)各种永久和临时排水设施(如截水沟、排水沟等)、场内及场外施工道路要统筹规划,优先安排施工,提高等级、保证质量,并加强对临时施工便道维护与整修,确保雨季畅通无阻。

(11)雨季时派专人在危险地段值班,重点加强对深基坑边坡观测,及跨河道、公路、铁路施工等施工的安全巡视,并派专人对施工区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排水系统排水通畅。

?2、雨季材料保障措施

(1)雨后砂、石含水量增加,砼配合比在重新测定砂、石含水量后,做必要的调整,以保证砼的质量。

(2)水泥堆放在防雨棚内,底面铺垫木枕或方木并铺设防水雨布,以免受潮。所有的材料及机具臵放在较高处,必要时支挡篷布防雨,并在地面上设挡水和排水设施。

(3)雨天轨道铺设时注意用电安全,吊装施工慢速进行。砼底座及支承层施工和水泥沥青砂浆灌注施工做好防雨措施。雨季施工时准备足够的防雨篷或塑料薄膜。单元焊接可在轨道上搭建帐篷,以防风、遮雨,防止焊剂沾水失效,保证预热、浇注等正常进行。

(4)雨季汛期备足防洪抢险物资、设备。服从地方防汛总体安排,积极抗洪抢险。

3、雨季路基施工保证措施

(1)确定地下水位高度和制定合理的引排水措施,必要时在坡脚外增设纵向渗沟,加快地基水的排除。地下水位以下的填料选用除水稳性较好的填料以外,同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以利排水和隔断毛细水的上升。

(2)雨季路基施工采用短区段、快循环,填筑路堤时要特别注意填料含水量的控制,如填料过湿,则要将其晾晒后再用,保证填料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填筑。填筑路堤要做到填料随挖、随运、随铺、随整平和压实。雨季施工的每一压实层面应做成4%的向外排水横坡。雨天过后路基基面须经晾干处理并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返工处理。路堤边坡随时保持平整,不留凹坑,收工前必须将当天铺筑的松土碾压完毕。

(3)雨季进行地基换填施工要特别注意排水工作,施作的排水设施能够完全排除地表水和外渗的地下水。回填作业紧跟挖除工作,不得长期将基底暴露或浸泡在积水中。路基填筑各工序紧凑作业,做好每填筑层路基表面2~4%横向排水坡,填筑均采用透水性好的继配碎石填料,并保证同段、同层填料一致。为防止雨水对级配填料中细颗粒的携带流失,大雨时对层面采取雨布覆盖。

(4)在路堑施工中,随开挖及时做好临时排水沟,开挖底面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并有向外侧不小于4%的纵坡。通过雨季对地下水露头情况的观测,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引排。大雨、暴雨后对路堑施工进行全面检查,对于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路堑边坡病害进行调查,制定措施进行补救,并记录在案,经多次雨后观测后,评价是否得到控制。大雨后对路基面平整度、排水坡设臵、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指导施工。

(5)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开挖时预留基底保护层,换填层开挖前先开挖侧沟,做好排水设施。

(6)易产生坍塌病害地段避开雨季施工,路基土石方及支护工程协调紧凑,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工程施工,及时清除边坡松散浮土,以防止边坡坍塌。在路基上开挖沟槽、排水井、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等之前要做好防排水措施,开挖后要及时回填。

(7)对于路基排水、防护等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除特别关注反滤层、泄水孔及沉降缝的设臵质量外,同时在雨季密切关注结构物排水设施的功能能否达到设计目的。加强对不良地段的坡体、防护构筑物的观测。浆砌或混凝土结构物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不得经雨水冲刷,尤其对排水构筑物,一般采取覆盖和临时引排措施。

?4、雨季桥梁施工保证措施

(1)提前做好各预防工作,大雨来临前提前撤离位于主河道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材料,并对已成型的分部工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加工钢筋在钢筋棚内进行,雨天施工时,正在进行施工的钢筋骨架或已绑扎完准备浇筑混凝土的,须用棚布、雨布加以覆盖,并把中间垫高,以利排水,防止雨水腐蚀钢筋。?

(3)对已绑扎的钢筋及时灌筑混凝土,防止锈蚀。大风、大雨时停止高空作业。经常对用电设备及线路检查,做好防雨护罩,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5、雨季隧道施工保证措施?

(1)专人负责雨季防洪渡汛工作,在雨季来临前组织全面大检查,重点检查临建、施工道路、排水系统、临时供电等方面的防洪、防涝、防漏电、防雷击等,查出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临建安全稳固不漏雨,施工道路坚实畅通不塌陷,排水设施良好,排水沟渠畅通不积水。?

(2)隧道进洞前做好洞顶截水沟、洞口排水系统。?

(3)隧道洞口备齐一定数量的防洪抢险器材,疏通河道和渠道,确保排水畅通。进洞后防突水淹洞,采取因地制宜、堵排结合措施处理好围岩突水,避免大的涌水淹洞。全隧采用分级集水,管道排水,做好排水工作,保证隧底不积水。?

6、雨季混凝土施工保证措施?

(1)在雨季施工,要对拌和站砂石储料仓进行覆盖,防止砂石含水量变大,影响混凝土质量。同时要在混凝土浇筑部位设臵防雨棚,防止混凝土离析。尤其是梁场砂石储料仓及混凝土浇筑平台,均要设臵防雨棚,确保桥梁预制质量。?

(2)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确保沟槽正常排水能力。排水机具和设备要齐全,同时计划好机械的停放和材料的堆放位臵。 雨天施工时,电力线可靠接地,防止雷击造成危险。

?7、其他必要保证措施?

(1)雨季施工中做好工程的试验和检测工作,加强检查监督,采取严格的自控措施,确保雨季施工质量。?

(2)做好雨季的各种机电设备的防雨、防潮、防漏电工作,做好防雷电设施。?

(3)暴雨前后,对脚手架、揽风绳、地锚、边坡、基坑、临时房屋和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倾斜、变形、下沉、漏雨、漏电、或可能发生坍塌的施工地段,及时修复和加固。?

(4)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段的机械设备、材料等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

(5)各种起重机械设备,如遇大雨、大雾和大风影响施工时,停止其中作业,并将臂杆降低到安全为止,避免发生危险。

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

1、制定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按照职责权限审批气象台站调整计划,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涉外气象活动。

3、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气象预报、火险等级气象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4、制定人工影响天气方案,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监测工作。

5、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1、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统一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和培训以及业务建设等工作;会同区县人民政府对所辖气象机构实施以部门为主的双重管理;会同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好当地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3、承担中国气象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宜。

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将至,在此之前做好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以下是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以供赏析和参考借鉴!

 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一

 日前,区气象局制定了20xx年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具体包括以下五项主要内容:

 一是在3月23日召开世界气象日纪念大会,做纪念世界气象日主题报告和专家报告;

 二是开展广场大型宣传活动,进行主题宣传;

 三是开放12个气象台站和科普教育基地,进行科普宣传;

 四是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新疆气象局网站开辟?关注世界气象日?专栏,刊载有关纪念文章、宣传材料和各地活动信息,手机短信、影视开辟世界气象日专栏,发布有关信息,播放有关电视片等;

 五是以新疆科技馆为依托,邀请中学生参加,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

 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二

 为做好今年?3?23?世界气象日宣传工作,进一步向全社会普及有关天气和气候方面的科学知识,积极宣传气象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特别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二、活动时间

 2月25日-3月23日

 三、组织领导

 本方案实施牵头单位为市气象局办公室、市气象学会。协办单位为:市局各内设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各区县气象局。

 四、活动部署

 (一)多平台宣传气象知识

 时间:2月25日-3月23日

 内容:充分借助电视、手机短信、气象网站、微博等各种信息平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及气象科普知识,扩大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公众认知度,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1.在气象网站、政务微博上宣传气象知识;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业务法规科、市气象台、公共服务中心、各区县气象局

 2. 通过手机短信宣传世界气象日和气象科普知识;

 责任单位:市气象台、各区县气象局

 3.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集中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责任单位: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各区县气象局

 (二)开放气象台站

 时间:3月17日-23日

 地点:市气象台、各区县局

 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接待公众参观,发放宣传资料,并为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解相关业务流程,展示现代化气象设备。

 承办单位:业务科、气象台、人影办、科技服务中心、各县区气象局。

 (三)送气象科技下乡

 时间地点 :按市上统一安排

 组织集中宣传点,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专家为社会公众讲解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结合?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活动,抽调气象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为春播春耕提供服务。

 承办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20xx)位:气象学会、局办公室、业务科、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各区县气象局。

 (四)部门合作宣传气象工作

 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中旬

 内容:深入烟区调研烟叶生产,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益。与烟草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分析服务需求,共同研究年度合作重点;各区县局结合实际加强与部门间的'合作,共同宣传气象知识,扩大气象工作影响力。

 承办单位:市人影办、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五、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积极邀请媒体及时对活动情况相关报道引导;及时在部门办公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宣传气象日系列活动;积极向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气象报报送宣传活动稿件20xx年度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20xx年度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

 2. 3月25日前,各区县局和市局各相关单位将活动小结报送市局办公室,市局办公室对全市气象部门宣传活动进行总结后于3月26日前报送省局办公室。

?

 气象日活动策划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20xx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weather and climate: engaging youth)。XX市气象局和市气象协会将遵照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学会的统一部署,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二、组织领导

 按照省局3月13日世界气象日活动安排会议和活动方案的要求,XX市局和省局一同开展气象日活动。全市动员,上下结合,分工负责,多方联动,互相配合。全市?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由市气象局、市气象协会牵头,各县气象局和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开展活动。

 三、活动形式

 按照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争取最好宣传效果。坚持以往走出去,请进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以举办座谈会、报告会、讲座、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发表专题文章、专家访谈、网络互动、接待参观、街区户外展示、发放宣传材料等,围绕?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主题,结合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雾霾天气现象等相关热点,大力宣传气象工作,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四、任务分工

 (一) 全市纪念活动的组织安排

 1.以市气象局和市气象协会名义下发文件,组织各县气象局和相关单位开展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市气象协会秘书处

 2.制定全市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组织市气象局各有关单位开展纪念活动。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市气象协会秘书处,相关单位

 3.联系订购部分相关宣传材料。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市气象协会秘书处

 (二)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

 1.在兰纪念活动和全市有关纪念活动特色活动宣传报道。纪念活动期间各项重大活动的拍照,向省气象局报道开展纪念活动的信息等。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相关单位

 2.在兰州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和电视台播放电视专题片。

 主要任务:3月18-23日,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包含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宣传内容;提前向社会通告市气象局气象开放日时间;联系世界气象日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播放。

 牵头单位:影视中心

 3.网站宣传。

 (1)在XX市气象兴农网等网站,增加纪念世界气象日、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雾霾天气现象等气象科普知识等宣传内容。

 牵头单位:气象台

 (2)组织气象专家在新浪微博和腾迅微博与网民互动。

 牵头单位:气象台

 (三) 举办气象开放日活动

 1.3月21-22日,在兰州气象科技馆举办?气象开放日?活动,面向社会开放,接待社会群众、大中小学校师生等前来参观。

 主要任务:向社会公众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发布气象开放日通知,进行相关邀请联系;组织安排参观活动,组织引导社会群众参观并介绍;发放科普资料。气象台安排1-2名参观引领员20xx年度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牵头单位:华云公司;协办单位:气象台

 2. 制作科普知识展板并展出。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业务科、气象台

 (四)东方红广场科普宣传活动

 3月23日,在东方红广场组织开展纪念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以?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为主题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主要任务:

 1.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单1000份,由办公室负责。

 2.人影火箭作业车和装备去现场,人影办负责准备和现场讲解,司机1人。

 3.执法队携带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单到现场参加科普宣传活动。

 (五)开展科普报告会

 与省气象学会、市科协协调,3月20日下午,在XX市外国语高级中学组织科普报告会。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协办单位:气象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