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分布 气候分布

上海市气象资料_上海市气象局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上海的防洪(潮)标准2.上海2021年高温天数3.上海市上一次0下7度是哪一年根据上海市人民查询得知:上海的梅雨季节通常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上海首场梅雨是从17日开始的。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从6月17日8时至19日16时,全市普降大到暴雨,雨量分布不均,降水北多南少。崇明下了最多的雨,全区各站累积降水量均超过90毫米,崇明竖新镇甚至接近260毫米。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告诉记

1.上海的防洪(潮)标准

2.上海2021年高温天数

3.上海市上一次0下7度是哪一年

上海市气象资料_上海市气象局

根据上海市人民查询得知:上海的梅雨季节通常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上海首场梅雨是从17日开始的。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从6月17日8时至19日16时,全市普降大到暴雨,雨量分布不均,降水北多南少。崇明下了最多的雨,全区各站累积降水量均超过90毫米,崇明竖新镇甚至接近260毫米。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告诉记者,中北部地区是这次下雨最多的区域,但也只达到常年的50%到70%,后续雨水表现还需要继续观察,“今年梅雨量是多还是少,是要根据一段时间的雨水表现进行整体判断。单凭一次过程降水,是无法给出准确预判的。

上海的防洪(潮)标准

您好!

“雨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专家解释称,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大城市大气环流较弱,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形成‘雨岛效应’。”

美国方面的研究证实,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人为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城市温度高于其周围乡村的温度,象一个炎热的“岛屿”悬于大气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城市“热岛效应”. 早在18世纪,英国人l-.赫华德首先发现了伦敦市的城、郊温差现象,并将此发现公布在科学杂志(伦敦气象》之中.一百多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口的进一步集中,“热岛”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在加拿大温哥华,70年代 ( 2年 7月 4日)测定的城市热岛强度(城市热岛强度指城乡出现的最大温度差)已达门 t;而在德国柏林则为 13℃;我国的北京市也测到过gi的最大值,城市热岛强度令人震惊. “热岛现象”不仅会带来酷热的天气,还会造成各种异常气象,比如暖冬、飓风及暴雨等,严重地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1980年7月,美国圣路易斯市和堪萨斯市遭遇罕见热浪,城市中受“热岛”控制的商业区,其人口死亡率分别上升了 57%和 64%,而未受“热岛”影响的城郊地区,其死亡率上升不到 10%;在我国上海,城市热岛区域面积在 90年代增至 8 X 10‘奸,是六七十年代的 8倍,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城市热岛现象”日趋严重。

上海2021年高温天数

1 上海黄浦江的潮洪涝灾害

上海市全境位于太湖下游黄浦江流域,市区地面高程一般为3.0~3.5m,最低处仅2.2m,地面低于常年的高潮潮位。黄浦江干流段河长79.8km,上接太湖、下于长江口入海,水面比降十分平缓,水流呈往复流,高潮时为反向流,低潮时为正向流。上海地区气候湿润,汛期雨量充沛,每年受台风影响平均有2次,最多年份可达5~7次(例如1884年,1911年)。实际的潮波可以分解为天文潮波和风暴潮波两项,利用非台风时期的潮波资料,通过调和分析,得出潮波的调和参数,从而可推算出任何时刻的天文潮波,由实测潮波减去相应时刻的天文潮波,即可推求出风暴潮波过程。上海地区吴淞站的潮波中天文潮波是主要部分,根据差额得出的风暴潮波误差较大,往往出现锯齿状高频随机波动,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平滑处理,得出风暴潮增水波的潮位增额过程。

对于黄浦江河口吴淞站年最高潮位资料系列长达87年,并经过一致性修正和随机性检验,因此用潮位频率分析途径,得出的潮位频率曲线基本稳定,可以综合反映黄浦江河口潮位的频率特性,定量表征当地天文潮和风暴潮及其遭遇的特性。

“可能最高潮位”途径是寻求潮位确定的上限值,一般是先将潮波分解为天文潮和风暴潮两项,分别寻求各自上限再求和。风暴潮波受众多因素作用,用水文气象成因途径模拟生成多次,从中选取最高的增水波。天文潮波可根据调和参数,直接解析得出其最高潮波。在叠加时必须解决两波的时间相位差,考虑到风暴潮增水波历时为3~4d,每一增水波必然要与6~8个天文潮波相遭遇。风暴潮增水波是受台风控制的,各年风暴潮增水波峰值可以出现在台风季内的任一天的任一时刻。因此,推求最高潮位的上限时,定风暴潮和天文潮的峰现时间重合,两波的峰值叠加是合理的。

吴淞风暴潮可能最高增水波的推求,首先根据本地区典型实测特大台风观测资料,对台风气象因子(台风中心气压及气压场、最大风速及风场、台风中心位置及其移动路径等)作合理的移置、组合、放大和调整,构成8次可能发生的,有利于吴淞风暴潮增水的台风过程。其次是建立海洋动力模拟模型,模拟该次台风过程生成的风暴潮增水波过程,最后推求出相应各次台风在吴淞的潮位增水波峰值,即作为当地的可能最高增水。计算成果见表1。

黄浦江防洪(潮)安全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所有各种风险因子相互遭遇组合的概率,即解决公众所关注的“三碰头”或“四碰头”问题,天文潮、风暴潮和太湖汛期泄洪水量三者,或再加市郊雨洪排水四者遭遇的可能性。

表7 吴淞潮位、米市渡潮位、区间暴雨和太湖暴雨相关关系分析

站名 吴淞潮位~区间暴雨 吴淞潮位~太湖暴雨 米市渡潮位~吴淞潮位 米市渡潮位~太湖暴雨

相关系数 0.188 0.148 0.756 0.306

表8 吴淞年最高潮位与相应30d太湖暴雨遭遇的概率(%)

0.01% 0.1% 1% 2% 5% 10% 20%

0.01% 0.000 0.000 0.001 0.001 0.002 0.002 0.006

0.1% 0.001 0.001 0.003 0.005 0.010 0.015 0.028

1% 0.003 0.007 0.024 0.043 0.085 0.136 0.261

2% 0.005 0.012 0.040 0.075 0.162 0.259 0.511

5% 0.009 0.024 0.090 0.163 0.377 0.616 1.214

10% 0.013 0.036 0.151 0.286 0.654 1.102 2.259

20% 0.021 0.062 0.260 0.487 1.166 2.006 4.232

--------------------------------------------------------------------------------

在此基础上,用一维非恒定流计算模型,推求指定组合频率的黄浦江水面线,该水流模型是以吴淞潮位过程Zpz(t)为下边界,可根据年最高潮位频率曲线确定指定频率Pz潮位Zpz,由指定频率潮位Zpz与典型年的潮位Zd之间的比值Zpz/Zd,对典型年潮位过程Zd(t)放大得出。上边界是米市渡的流量过程Qpx(t),根据太湖流域30d雨量频率曲线间接确定,由指定频率Px雨量Xpx与典型年的雨量Xd之间的比值Xpx/Xd,对米市渡典型年流量过程Qd(t)放大得出。依据得出的吴淞高潮潮位与太湖流域30d雨量遭遇的概率联合分布,得出黄浦江相应不同遭遇的组合频率P(Pz,Px)条件下的水面线,可作为进一步分析在规划控制运用条件下,干流任何位置处的防洪(潮)风险的基础。

5 结语

黄浦江防汛墙的防洪(潮)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由各控制站潮位频率分析成果,参照各地历史最高潮位记录,拟定沿岸相应“同一的”千年一遇频率的潮位,构成一条“确定的”设计水面线,作为防洪(潮)安全设计标准的具体体现。

基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现代防洪理念,认为防洪(潮)安全设计标准不应是“同一的”和“确定的”。沿岸各个地区、不同圩垸或河段成灾的概率和灾害的损失是有差异的,各地的防洪(潮)安全标准不应是“同一的”,而应具体分析当地的风险,再根据风险—投资—效益来综合评价。考虑到洪(潮)灾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大量的致灾因子,防洪安全保证不能也不应以“确定的”设计标准来划分,一方面无论是取多么高的设计标准,也无法排除发生超标准潮位引发灾害的风险。另一方面致灾因子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即使是在低于设计标准的常遇的潮位条件下,仍然存在安全事故和成灾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所有各种致灾的风险因子,分析它们在不同条件下遭遇组合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灾害后果。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风险分析和管理,论证有关改进和完善防洪(潮)体系的备选方案,提升远景的承担防洪(潮)安全风险能力。

上海市上一次0下7度是哪一年

6月1日起,上海将进入汛期。

据上海市气象局预测,2021年汛期(6-9月),上海降水总量偏多,梅雨量略多,将影响更多台风,高温日数略多。其中影响上海的台风有3-4个(常年2个),北上概率增大,对上海影响程度中等。

在5月28日召开的2021年上海防汛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气象局局长董荣介绍2021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时透露,预计2021年上海汛期总降水量为700-950毫米,较常年(684.5毫米)偏多,较2020年(1176.0毫米)明显偏少。

梅雨方面,预计上海6月中下旬(每年6月17日)入梅,7月上旬(每年7月10日)出梅。梅雨量240-340mm,正常至略偏多(243.1mm),明显少于2020年(549.5mm)。

此外,预计2021年汛期平均气温在27℃左右,略高于常年(26.5℃),高温日数为15-23天,略高于常年(15天)。

徐家汇站1981-2020年汛期降雨量及2021年预测。本文均为上海市气象局。

全国范围内,2021年汛期主要多雨区在北方,江南东部、华南东部为次多雨区。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偏少,容易出现周期性气象干旱。

“预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数量为27-29个,较常年(26个)偏多。”董荣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为8-10个,较常年(7个)偏多。台风整体强度中等偏弱,以西北风为主。可能有北上台风,对华东、华南东部沿海影响较大。第一次登陆中国比平时早(6月28日),最后一次登陆中国比平时晚(10月6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江南大部分地区高温(≥35℃)天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太湖流域内,预计降水略多,气温偏高;汛期降水量560-800毫米(年平均513.6毫米)。入梅正常或略晚,出梅略早,梅雨量正常或略多。

2016年。

2016年1月24,上海中心气象台说,在凛冽的西北风下,上海已进入“速冻”模式。2016年1月24日8时21分,作为上海地区标准气象站的中心城区徐家汇站,其实测的最低气温已达零下7.2摄氏度,这是上海36年以来1月下旬同期的最低温。

根据气象资料,1980年1月31日徐家汇站测得的最低气温达到过零下7.4摄氏度。上海寒潮、大风、霜冻“三警齐发”。

扩展资料

2020年11月19日下午,在刚刚举办的上海气象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气象局向媒体通报强冷空气及秋冬季气象服务情况。

上海中心气象台服务首席茅懋对今冬上海的天气气候情况作出预测:2020年冬季气温总体较正常略高,降水略少,但整个冬季冷暖变化幅度较大,还会有阶段性低温或阴雨天气过程。前冬(2020年12月)气温接近常年或略高;

隆冬(2021年1月)冷空气活动明显转强,气温偏低;后冬(2021年2月)气温偏高。针对此前网络传言“2020年冬天将是60年难遇的极寒天气”,茅懋表示,今冬全国气温表现为东暖西冷,处于东部地区的上海今冬总体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略高一点。

上海气象局-上海:向媒体通报强冷空气及秋冬季气象服务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网-零下7.2摄氏度:上海遇强寒潮现36年来最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