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实况 天气实况

同一气候区的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存在差异的原因_不同地区的气候一样吗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啊?2.求大神,全球气候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谢谢!3.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中海和日本居然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气候?4.如何分析两地气候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5.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6.我国南、北两方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有哪些?7.为什么地形会影响天气? 同一个地区,山地和平原天气就不一样8.为什么地球有些地方热有些地方冷海洋比热容大,热,冷。陆地比热容小,

1.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啊?

2.求大神,全球气候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谢谢!

3.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中海和日本居然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气候?

4.如何分析两地气候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5.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

6.我国南、北两方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有哪些?

7.为什么地形会影响天气? 同一个地区,山地和平原天气就不一样

8.为什么地球有些地方热有些地方冷

同一气候区的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存在差异的原因_不同地区的气候一样吗

海洋比热容大,热,冷。陆地比热容小,热得快。夏天陆地气温高于同一纬度的海洋。冬天陆地气温低于同一纬度的海洋,因此在同一纬度,陆地的年差比海洋气温大。因为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所以海洋的变暖和冷却比陆地慢,冬天陆地比海洋气温下降得快,夏天陆地比海洋温度上升得快。从中纬度、低纬度大洋东海岸(大陆西海岸)可以看出,等温线突出低处,气温低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这是因为寒流的影响。中纬度、低纬度、大洋西岸(大陆东海岸)、等温线突出到高位,气温高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是因为收到湍流的影响。

中国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陆地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会产生强烈的海陆热差异,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低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季风。秋冬陆地温度低于大海,风由陆地吹向大海,形成冬季风,因此中国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盘点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在全球东纬地区最冷的原因其次,这与大气循环和中国所处的风带、洋流有关。

西风带的风由西向东移动,风从亚洲大陆西海岸北大西洋暖流带来湿润的气流,越往东,地势越高,水汽和温度急剧下降,气温也越来越低。而且,在东北地区,天道寒流很近,所以与温度低有关。再次,这与三北地区的底座有关。东北和华北拥有亚洲排名第二、三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平原区对冬季风的阻力小,因此气温低,西北地区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中西北地区东部以黄土高原、河图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为主。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其特点是,居住在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地形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断度高,本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最后,“三北”地区接近西伯利亚高压,这三个地区的山脉大部分面向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例如,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面向东北西南,山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面向西北东南。这些山脉对这个地区的气流有诱导作用。

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啊?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可以从地理、气候和海拔高度三个方面来探讨。

1、从地理角度来看,我国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北方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南方地区则位于中低纬度。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上的各个地点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纬度越高的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越小,因此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较低。

2、从气候角度来看,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干燥、寒冷,尤其在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气温会急剧下降。而南方地区则主要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温暖、潮湿,冬季气温通常比北方地区高出不少。

3、北方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较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同时夜间降温较快,使得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而南方地区由于地形较为平坦,空气较为浓厚,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后,能较长时间保留温度,使得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我国地貌的特点:

1、山多。最著名的就是秦岭山脉和岷山山脉,它们分别是中国南北和东西的分界线。除了这些山脉外,还有许多其他知名山脉,比如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等,这些山脉都是由古老地壳运动形成的,而且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2、中国是一个高原国家,高原面积广阔。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峻,气候恶劣。

黄土高原是中国第二大高原,由于土壤的颜色和质地而闻名于世。除了这些高原外,还有许多其他知名高原,比如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3、中国是一个河流国家,河流众多且水量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河流是长江和黄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除了这些大河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知名河流,比如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珠江等。这些河流形成了壮丽的河流景观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求大神,全球气候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谢谢!

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风控制。

4、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成因: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

7、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亚洲东北部;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8、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9、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40-60°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成因: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

11、苔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低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2、冰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高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3、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成因:海拔高。

扩展资料:

气候类型成因:

1、太阳辐射:

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 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中海和日本居然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气候?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有的气候带分出若干气候型,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内,一般都可划分出东岸、内陆和西岸三种气候型。

世界气候带分布特征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关键是确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界线。然而迄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至于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分出来的,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一般用最热月均温10?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分界线,用最冷月均温18?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分界线。温带所跨纬度最宽,高、低纬之间气温差别很大,所以习惯上又在温带范围内进一步划分出亚寒带和亚热带。前者是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后者是向热带的过渡地带。在每个气候带内,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平衡分布的特点,又进一步划分出各种气候类型。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各大陆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尽管复杂多样,但是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烙印仍然清晰可见,从赤道到极地,各种气候类型基本上是按纬度更替的。

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例如低纬地带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向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

气候分类法有多种,各有利弊。我国气候学家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

(一) 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它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等5种气候类型所组成。除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他气候类型均出现在南、北纬25°之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 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甚至更多。

5.热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这些地区均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之信风登陆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条件下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1.陆地温带气候

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60°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N以南地区,所以温带面积不大。由于受大洋分割作用的影响,温带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一般在大陆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者之间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即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大陆100°W以东大约在40°~60°N的地区等。这种气候的气温、降水状况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成因方面,它的冬季寒冷干燥不是由于大陆季风的作用所致,而是由于从海洋吹来的西风人陆已深,经过了大陆变性作用,故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

(2)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这里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此外,这里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也较少。

(3)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气候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此外,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由于上述几种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湿润(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因此较普遍的发育了温带阔叶林景观(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东亚的阔叶树种类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等杂木;欧洲西部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的阔叶林景观(包括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则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为主。整个温带湿润阔叶林带主要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亦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 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 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2.陆地亚热带气候

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等因素作用,在大陆东岸一般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二者之间为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1)亚热带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5°—35°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此外,在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也有分布,但面积较小。其主要特点是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比季风区均匀。这些地区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陆东岸)方面,都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似,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和相邻的海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后者突出,故未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冬夏海陆气温不同引起气压配置的变化是形成本区气候的主要原因。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降水较多。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3)亚热带夏干气候

亦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替控制。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因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便成为地中海式气候的主要特征。该类型气候区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兰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渡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北冰洋和南极冰原分别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又分别是亚洲和北美洲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冰洋气团与极地气团交绥的冰洋锋上有自西向东行进的气旋活动。这里气温低,有世界寒极、北半球寒极。主要气候类型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几个气候带的特点是:

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亦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一般分布于50°—70°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70°N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这里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在冬季,冰洋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也能够伸入。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50℃,绝对最低气温-73℃,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

2.极地长寒气候

亦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75°N之间,这里已位于北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气候特征为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为0—IO~C,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

3.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这里纬度最高,极昼和极夜最长的时间可达半年之久。长年处在极地高压控制下,为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原。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和浮冰的大洋。

(四)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如何分析两地气候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因为气候的形成条件,不仅仅是受纬度的影响,还受地形、季风、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日本这个国家,由于地形特殊,呈长线状分布。所以日本的气候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偏北部的地区冬季寒冷干燥)。

以日本南部为例,它的气候特征来源主要是: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产生东南季风;冬天则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的西北季风影响。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就是由这两个风季节性的东南风和西北风而得名,顺便说一句,我国的气候类型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

但是,日本又是一个岛国,四周环海因此气候的海洋性很强。同时,日本的边上还有一条日本暖流,也会对日本的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地中海这个气候类型得以用一个地区来命名,是因为地中海的气候十分典型。地中海那一片的地区的气候表现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于地中海区域相当于是包围着“内陆海”的一片环状区域,所以这个地中海对该区域的气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地中海的夏季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而冬季则主要是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再加上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因为海水密度不同而产生的洋流,也对地中海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是由于季风、洋流、地形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同纬度地区的日本和地中海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气候。

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

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纬度位置:如果两地气候的气温差异明显,往往要考虑纬度差异,例如漠河与海南岛冬季气候差异的形成;

(2)大气环流因素:两地所在的气压带、风带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很大;

(3)海陆位置:一般来讲沿海比内陆地区降水多;例如北京与乌鲁木齐的气候差异;沿海迎风区比沿海离岸风区降水多。非洲南纬10°附近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

(4)地形因素:两点纬度接近,海拔高度差异大,气候差异大,例如成都与拉萨的气候差异;两地所在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的位置不同,降水差异就比较明显;

(5)洋流因素:寒流与暖流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例如60°N亚洲东部沿海与欧洲西部沿海的气候差异。

我国南、北两方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是很明显的,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气温也自然不同,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有: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降雨多少差异

南涝北旱。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原因: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远,地理角度来说是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相差30多度。太阳在北半球冬季时直射南半球,导致南方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都强于或者长于于北方,温度较高。这个是纬度位置的原因,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辐射不同。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原因:北方地区靠近冷空气高压

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的。这个是气候的原因。北方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急剧下降,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的阻挡,到达南方时势力很弱或已不能影响南方,南方气温较高。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原因:地形因素

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这个是地形的原因。

为什么地形会影响天气? 同一个地区,山地和平原天气就不一样

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最低温度,往往下降到-30~40℃,田野里到处都积着厚厚的雪,而南方地区的温度大都在0℃以上,最低温度也不过摄氏零下几度。到了夏天,北方和南方的温度差异却很小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地球上气温的高低,决定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和地表热辐射能力的强弱。如果光照强度大,时间长,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就多,同时向空气放出的热量也多,气温就高;反之,气温就低。

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天照到北半球上的太阳光,全是斜射的。由于太阳光射向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倾斜程度不同,北方比南方倾斜得厉害一些,地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也就是说,北方比南方的光照强度要小。

从光照时间的长短来看,冬天,一天内光照时间南方比北方长,如冬至前后,我国海南岛海口市的光照时间约为109小时,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只有86小时左右。夏天情况正好相反,北方的光照时间比南方长,如夏至前后,哈尔滨白昼长达157小时左右,而海口只有132小时左右。

另外,在冬季,北方经常受到盛行的偏北气流影响,寒流频频南下,带来了当地纬度远不可能有的寒冷天气;在南方很少有偏北气流盛行,温度仍然较高。而到夏季,南方盛行的东南季风,可以把暖空气源源不断地吹到北方。

由此可见,冬天,我国南方比北方的光照强度大,光照时间又长,盛行的偏北气流影响很小,这就造成北方和南方的温度相差很大;夏天,虽然南方的光照强度比北方大,但是光照时间比北方短,而且盛行的东南季风,可以源源不断地吹到北方,这也就减小了两者的温差。所以夏天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很小,在黑龙江省我们照样可以种水稻。

为什么地球有些地方热有些地方冷

其实很简单,海拔高度不同会影响天气的温度,而且平地之中也会有隔犁沟下雨的情况..”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国云贵山区.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为一山有四季,首先能排除纬度原因,因为一个山里纬度应该是相同的.另外山里都是陆地,没有和海的海陆差异(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大气的环流影响基本是由于纬度的原因,地貌在影响气候上主要表现就是在山里.因为山上由于海拔的原因,会造成例如日照,气温的不同所以植物的反应也不同,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世界气候成因分析

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1 17ˊN~77 43ˊN

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面积: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

A. 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

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 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

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

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成因: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37 21ˊN~34 51ˊS

海陆位置:西侧——大西洋,北侧——地中海,东侧——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洋流: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成因:(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36 N ~71 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2)大陆面积和轮廓:1000万平方千米.1/3是岛屿半岛.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

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3)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乌拉尔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

大气环流:

三个气压系统:

亚速尔高压(处在热带海洋上) B,冰岛低压 C,蒙古高压

4.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温:冬寒夏热,年较差大.降水: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缺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成因:(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7 N~72 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2)大陆面积和轮廓:2422.8万平方千米.

北宽南窄(尤其在30 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

(3)地形:

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

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气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

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 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 N以北)

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 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 N以北)

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

(5)大气环流: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太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落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1)位置:

纬度位置:56 S~12 N.

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

北宽南窄,在40 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 N~30 S范围内.

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

(4)普遍暖热

成因:

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大气环流:

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7.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 C.

成因:纬度高,地势高.

8.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表现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9.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10.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11.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12.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13.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 N.

14.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1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18.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19.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20.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受副高,信风带以及东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21.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处于南北纬10 之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因(1)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来自几内亚湾的气流,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沿海有降水,但难以进入东非高原.

(2)西南气流本较浅薄,进入东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时处于18 N,北冬南夏时向南移,经过东非高原的时间短,降水量少.

22.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3.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

24.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5.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6.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

27.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8.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9.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

地中海沿岸地区刚好处在开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候,水汽能进入地中海并影响沿岸地区.而其它地区则受地形的影响,面积较狭小的.

30.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

(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

31.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

32.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

夏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北季风,影响爪哇岛.成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3.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34.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表现

蒙古和哈萨克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冬季离亚洲高压寒冷中心较近,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故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5.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36.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冬季时受到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7.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势高,使高原内部成为相对高压,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故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8.沿北纬60度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

沿北纬60度从北欧到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越往东西伯利亚,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原因:北欧地区地形较平坦,地处西风带,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年温差较小;往东西伯利亚方向,经过的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仅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夏季短而温暖.

39.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

中国南方正好处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故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后面还有....自己去看,,,大家不要骂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