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实况 天气实况

台湾三天渔业气象台网_台湾三天渔业气象

tamoadmin 2024-07-10 人已围观

简介1.气象导航中影响哪些海洋环境因素2.为什么会有台风?3.我国季风气候主要受那些天气系统影响?是怎样影响的?4.台风凤凰的灾害影响5.谁知道关于我国气象的趣事6.船舶气象站系统的功能描述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

1.气象导航中影响哪些海洋环境因素

2.为什么会有台风?

3.我国季风气候主要受那些天气系统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4.台风凤凰的灾害影响

5.谁知道关于我国气象的趣事

6.船舶气象站系统的功能描述

台湾三天渔业气象台网_台湾三天渔业气象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90°E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登陆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夏季风来临是以雨量突然增加为标志的。一般,夏季风雨带5月初出现在南海北部,5月中旬移到华南沿海。然后,缓慢北推,5月下旬停滞在华南。6月初突然北推,6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便是梅雨期的开始。梅雨一般维持到7月上旬。然后,夏季风影响淮河以北地区,7月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全年雨季最盛期,一直维持到8月上旬。8月中下旬开始,夏季风雨带迅速南撤,全国(除东南沿海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地区外)雨量迅速减少。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停滞在江淮中东部一带、形成相对的多雨带。华西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出现连绵秋雨,也为一相对的多雨区。9、10月份华北和华中地区多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中旬雨带退到华南。我国各地的雨季开始和撤退时间正常与否,大都直接与夏季风的进退时间密切相关。 夏季风的来临和撤退与维持时间等年际间的差异,决定着我国年际间不同的夏季降水状况和旱涝地区的分布。统计表明,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较短,出现严重的伏旱;反之,长江中下游雨带停滞,雨量过多,发生洪涝,而北方出现旱象,如1999年。因此,季风气候的特点,特别是冬、夏季风的异常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据1950~1999年统计,我国每年干旱、风雹、低温霜冻等灾害的受灾面积平均约为3800多万公顷。 以热量指标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类型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一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一太平洋,地形复杂,疆土辽阔。西起阿尔金山,东至乌苏里江,地跨63个经度。北起漠河,南至南海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纬距差49度。因此,我国气候十分复杂多样,从热量上看,我国自南向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山、高原还有寒冷气候。全国87%的国上面积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以热量指标分类,我国有以下气候类型: (1)赤道季风气候。位于北纬1O度以南的南海岛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积温达9000℃,气温变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较均匀。 (2)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干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3)幅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候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候,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4)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候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5)寒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8℃,冬季严寒程度比温带更甚,寒冷期比温带更长。 (6)高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候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大陆性气候强烈 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远低于全世界同纬度的平均值。年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我国最北部低于-45℃,而在海南岛即达11℃,相差50℃以上。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干旱地区外最热的国家。最热月几乎都出现有7月,我国东部淮河以南月平均气温基本上都在28℃~30℃之间。但是,由于我国气候的大陆性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远比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小得多。全国气温年较差基本上随纬度升高而增加,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和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年较差都在40℃以上,最大的接近50℃;黄河流域为30℃左右;长江中下游为20℃左右;珠江流域约15℃。平均气温日较差也和年较差一样,愈向西北内陆愈大。大体上淮河、秦岭一线以南小于10℃;往北至华北平原增大到10~12℃,黄土高原和东北大部为12~14℃,蒙新、青藏可达14~16℃以上。 按水分条件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特点 从水分条件看,自东南向东北,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大体上全国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个大区。由于纬度高低、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地形错综复杂,地势相差悬殊,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为湿润、半湿润温带气候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较短。低温冷害和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利因素。 华北大部分地区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部分为半干旱暖温带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且暴雨较多,春旱严重。春旱和夏季降水不稳定是该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为湿润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湿冷,春雨较多,初夏多雨,盛夏高温伏旱,沿海夏秋有热带气旋侵袭,是该区主要气候特征。 华南大部和西南部分地区也属湿润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春末至夏季多雨。但冬春时少雨干旱,影响热量的利用;暴雨洪涝及热带气旋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制约本区经济的发展。 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和云南南部,全年暖热,降水量多,干湿分明。冬春少雨,夏季暴雨和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 内蒙古属于半干旱气候区。 西北地区主要是干旱气候区,种植业仅限于绿洲和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该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寒冷少雨。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具有从寒带到热带的各类气候。 以上只是几个大的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至于山区气候,其类型就更加复杂多样了。即使一个山区,也具有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立体气候特征,这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资源。

气象导航中影响哪些海洋环境因素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运动盒变化状况。天气既可以造福人类,业可能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安全,带来酷热、霜冻、旱涝、风暴、冰雹等灾。

大气中的水分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大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洋,以及大陆上江、河、湖沼、水库、潮湿物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水汽进人大气以后,由于它本身的分子扩散和气流的传递而分散于大气之中。云、雾、雨、雪、冰雹、霜、露等,就是大气中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形式。例如,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O℃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能形成冰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可见大气中的水分变化是天气变化的主要方面。

常见的天气现象

雨:为滴状的液态降水,主要由云中冰晶或雪粒因水汽转移、碰撞、合并等作用,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撑而下降融化而成。也有由液态体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的。雨滴也有足够重量,下降时清楚可见。降雨时的云多为雨层云(或高层云),均匀地密布全天,有时是积雨云。

雪:由冰晶组成的六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状或柱状的固体降水。由于气温较低,水汽在空中直接凝华所致。有时夹有针状结晶,不很冷的时候,很多雪花溶合成团(像棉絮)。从雨层云(或高层云甚至卷层云)下降的雪是连续的,降雪强度无急剧变化。降雪时天空大多是均匀密布的云层。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在温度低于0°C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体上的白色松脆冰晶。有些时候,当温度降至0°C以下时,露水冻成冰珠,又称冻露,也属于霜的一种。霜一般出现在晴朗无云、静风或微风的夜间或清晨,有时傍晚和白天也会出现。霜会造成农作物冻害,可采用熏烟、覆盖、灌水、喷水以及燃烧重油等办法来防治霜冻。

雾: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水汽达到饱和以后,水汽凝结或凝华而成,一般把因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一种天气现象称为雾。近地层气温降低和水气增加是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按其强度可分为,能见度小于50米的为重雾、小于50-200米的称为浓雾、小于200-500米的称为中雾、小于500-1000米的称为轻雾。雾中温度低于0°C称为冷雾,雾中温度高于0°C称为暖雾。大雾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生活有较大影响。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它主要发生在春夏之交的过渡季节对流发展旺盛的时候。冰雹的形状很多,有球状、圆锥状、椭球状或其它不规则的形状。雹的大小不等,最常见的是直径介于0.5~3厘米之间,最大的冰雹可达数千克重。在我国曾出现过4.5千克的冰雹,但世界各地降大冰雹的概率是比较小的。

台风:台风范围很大,直径从几百千米到上千千米,小的也有一二百千米或一二百千米以下。按其结构和天气状况,可分边缘(外围大风区)、本体(涡旋风雨区)和中心(即台风眼,直径在10—60千米)三部分。边缘多大风阵雨。本体浓云密布,狂风暴雨交作,风力常达12级以上,日降水量可超过100毫米,是台风势力最强的部分。台风中心也叫台风眼,平均直径25千米,这里气压很低,产生上吸作用,在海上引起汹涌的浪潮;又因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反而出现短暂的无雨天气,有时甚至是晴天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高潮,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对农业、渔业和航海直接影响很大,因而是一种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有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它造成的降水,可解除或缓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伏旱。秋季的台风,可使华南地区水库增加蓄水,以利冬春灌溉。

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

天气变化与人体健康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的变化往往对人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医学气象研究成果表明:大约有40%的死亡之病例是在气象条件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天气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温度变化。统计资料表明,当日最低气温从0℃以上降至O℃以_F,或当日降温幅度大于8℃时,一二天以后,感冒病人就会显著增加。而感冒又是许多病痛发作的重要诱因。寒冷的刺激可引起病人血压明显上升,并且原血压越高上升的幅度越大,使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此外,由于天气急剧变化,气温骤降,使人体胃酸分泌和粘膜阻力有所改变,往往引起胃溃疡病的发作。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因此在天气变化时,要注意自身保健,加强防范措施。

心情与天气有关

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由于高温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温环境下的犯罪率也相对较高。1996年,奥运会前夕,美国警方曾委派专家作过细致研究,发现亚特兰大的日犯罪事件总数,是随气温的升高而递增的,其中最热的6、7月份,犯罪率最高。

古语说的“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我国的医疗气象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气象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发布未来天气里可能引发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议。

D、灾害性天气

指对工农业、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危害的天气,如寒潮、霜冻、台风、大风、干热风、冰雹、暴雨和久旱久雨等。

霜冻

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和植物的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或0℃以下(有时可略高于0℃)而引起的农作物受冻害的现象。因作物受冻后茎叶成水浸状,以后枝叶枯萎死亡变成灰黑色,所以也称为“黑霜”。霜冻时常伴有霜(白霜)出现,但如当时空气中水汽未达饱和,则不一定同时有霜。

严重的霜冻多半发生在寒潮前锋过后的晴朗夜间或清晨。

早秋和晚春最易发生霜冻。我国各地都有可能发生霜冻,其中以华北和西北地区最严重。西南、华南地区霜冻较少,但在个别年份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霜冻。各地霜冻的严重程度,又受到地形和地表性质等条件的影响,如洼地、山谷和山坡下部冷空气容易下沉积聚,霜冻最为严重。

各种作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作物各个发育期的抗寒能力也不相同。

霜冻是能够防御的,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霜冻发生前,用熏烟、灌水、覆盖等方法,提高农田的空气温度或土壤温度,使之不低于或接近霜冻温度,就可避免或大大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寒潮

寒潮是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一般出现在秋朱、冬季和初春。受寒潮侵袭时,常引起流经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半年的全国性寒潮平均每年约有3至4次,一般于9月下旬开始活动,一直到第二年5月才结束。每一次寒潮从爆发到结束(移出我国),约需要3至4天。寒潮天气的突出表现是大风和降温。大风风速一般可达5至7级,海上可达6至8级,有时短时可出现12级大风,大风持续时间多在1至2天。大风强度以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为最强。寒潮过境后,气温猛烈下降,降温可持续1无到几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较多,中部、南部由于冷空气南移变性,降温有所减少。降温还可引起霜冻、结冰。春、秋季时,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北方常有扬沙、沙暴现象,降水机会也较冬季增多。

台风

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的超强低压空气漩涡,影响我国的台风是来自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面的热带空气漩涡。气象部门的规定是: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及以上叫台风;10~11级叫做强热带风暴;8~9级叫热带风暴;8级以下叫热带低气压。台风中心风平浪静,称“台风眼”,“台风眼”的外侧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省的沿海)影响极大,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台风盛发于夏秋季节,氮台风带来的降雨,适当地缓解华东、华南的“伏旱”天气所造成的旱情。

为什么会有台风?

海洋气象学是从生产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同时它又派生出如下的一些分支学科:

1.航海气象学。研究航海中的气象问题,特别是海洋气象导航──优选航线的决定和跟踪导航,为航海事业提供气象服务。

2.渔业气象学。研究水产资源的捕捞和养殖中的气象问题,为渔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

3.盐业气象学。研究纳潮、积卤和盐田蒸发、风及降水等有关盐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

4.港湾气象学。研究港湾设计和港湾生产作业中的天气和气候问题。

我国季风气候主要受那些天气系统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台风也称飓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形成台风的原因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是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Typhoon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太阳经过一天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很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回圈,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台风的预兆

1 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 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 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2 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 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2、3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 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 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5 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 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 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 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 之后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 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 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 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 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 特殊晚霞:台风来袭前1、2日,当日落时, 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 发射至天顶再收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 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民间的台风预测方法

1长浪:又称涌浪。当台风还在较远的海洋面上时,在海边就能看到从台风中心传播出来一种特殊的海浪,浪顶是圆的,浪头并不高通常只有一、二米高,浪头与浪头之间的距离比较长,与普通尖顶、短距离的海浪不一样。长浪看上去 *** ,声音沉重,节拍缓慢,每小时约传播70-80公里。这种浪靠近海岸时,会变成滚滚的碎浪,常使海岸的水位升高,浪涛汹涌。当你在海岸边看到这景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浪越来越猛,这预兆台风在向你处移来。

2海吼:海吼也称海响或海鸣。台风来临前二、三天,沿海还可听到海吼。其嗡嗡声如远处飞机的声响,又如海螺号角或远雷回旋,在静夜尤其清晰响亮。当声响逐渐增强时,表明台风已逐渐逼近;若声响减弱,说明台风渐渐离去。浙江舟山群岛有一面临大海的巖洞,在台风来临前几天,会发生海响。渔民凭此预兆采取防台措施,效果不错。

3台母:这是福建等沿海渔民根据天空现象测台的一种经验。当台风中心距离海岸大约五、六百公里时,沿海渔民可以看到东方天边散布著象乱丝一样有光的云彩,从地平线象扇子一样四散开来这在气象上称辐辏状卷云,约有六、七千米高,且在早晨或晚上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霞。群众称做“台母”,意思是说,看到这种云霞,台风就要来了。

*** 缆:沿海渔民习惯把天空中的辉线,即从东方地平线向上辐射出的三、五条横贯天穹的蓝色条纹,称为风缆。这是由于台风区内有许多高耸的对流云带,当台风接近时,阳光受地平线附近或地平线以下这种成行的积雨云或浓积云单体的遮蔽,就会在天空中出现一条条暗蓝色条纹,有时它会横穿天空,在太阳相对方向汇聚,随着太阳上升而很快模糊消失。因此,看到“风缆”也是台风将临的征兆。

5断虹:闽粤沿海渔民中流传一句谚语“断虹现,天要变”。这个“天要变”是指台风将袭击并带来狂风暴雨。断虹也称短虹,是出现于东南方海面上的半截虹。它没有常见雨虹的孤状弯曲,色彩也不鲜艳,通常在黄昏出现。因为断虹是由于台风外围低空中的水滴折射阳光而形成的,所以看到断虹则预示台风将来临。

6风向: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看风报台风的经验。谚语中所指的“三斗雨”和“水浸鸡笼”均是指台风雨。这是因为台风多半是来自东南方的广大洋面上。当某地受到台风前半圈外围气流影响时,就常出现西、北、东这三个方位的风向,且要持续半天到一天以上时,即成为台风的预兆。“东风转北,搓绳缚屋”的谚语也是这个意思。然而,有时台风来临前,有的地方几乎是静风,海面上平静如镜,月影清晰地倒映于海中,故也有“海底照月主大风”的经验流传于民间。这大风也是指因台风侵袭时造成的。

7水母耳:水母是能听到台风与海浪之间产生的次声波的海洋生物之一。频率为8一13赫的次声波,冲击著水母“耳”细柄上的小球中的很小的听石;听石 *** “球”壁内的神经感受器。这样,水母便隐约可听到即将来临的台风怒吼声,于是水母纷纷离开岸边,游向大海,以免被狂风巨浪砸碎。人们模拟水母特点制成的预报仪,由喇叭、接收次声波的共振器、把振动转变为电脉冲的压电变换器以及指示器组成。把这套仪器装置安装在船只甲板上,喇叭作360度旋转,旋转自行停止时,喇叭所指的方向,就是台风来的方向;指示器则表示台风带来风暴的强度。

8氢气球:渔业工人也有用氢气球来测台风的经验。即把充满氢气的气球直径约为50厘米搁在耳朵边听一听,就能知道远处有没有台风,它、是否会袭击当地。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大风和巨浪的波峰间的磨擦和冲击,会形成一种频率约为每秒8一13赫的低频声波,这种声波比风浪的传播速度要快,虽然人的耳朵不能直接听到它,但是充满氢气的气球能因低声波发生共鸣,产生一种振动。这种振动的振幅和强度,会给予靠近氢气球的人们的耳膜一种压力,使耳膜产生一种振动的感觉,台风越近,这种感觉愈清晰。根据清晰程度变化,就可以判断台风是逼近还是远离。

台风凤凰的灾害影响

分类: 教育/科学 >> 职业教育

问题描述:

急需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90°E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登陆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夏季风来临是以雨量突然增加为标志的。一般,夏季风雨带5月初出现在南海北部,5月中旬移到华南沿海。然后,缓慢北推,5月下旬停滞在华南。6月初突然北推,6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便是梅雨期的开始。梅雨一般维持到7月上旬。然后,夏季风影响淮河以北地区,7月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全年雨季最盛期,一直维持到8月上旬。8月中下旬开始,夏季风雨带迅速南撤,全国(除东南沿海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地区外)雨量迅速减少。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停滞在江淮中东部一带、形成相对的多雨带。华西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出现连绵秋雨,也为一相对的多雨区。9、10月份华北和华中地区多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中旬雨带退到华南。我国各地的雨季开始和撤退时间正常与否,大都直接与夏季风的进退时间密切相关。

夏季风的来临和撤退与维持时间等年际间的差异,决定着我国年际间不同的夏季降水状况和旱涝地区的分布。统计表明,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较短,出现严重的伏旱;反之,长江中下游雨带停滞,雨量过多,发生洪涝,而北方出现旱象,如1999年。因此,季风气候的特点,特别是冬、夏季风的异常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据1950~1999年统计,我国每年干旱、风雹、低温霜冻等灾害的受灾面积平均约为3800多万公顷。

以热量指标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类型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一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一太平洋,地形复杂,疆土辽阔。西起阿尔金山,东至乌苏里江,地跨63个经度。北起漠河,南至南海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纬距差49度。因此,我国气候十分复杂多样,从热量上看,我国自南向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山、高原还有寒冷气候。全国87%的国上面积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以热量指标分类,我国有以下气候类型:

(1)赤道季风气候。位于北纬1O度以南的南海岛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积温达9000℃,气温变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较均匀。

(2)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干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3)幅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候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候,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4)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候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5)寒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8℃,冬季严寒程度比温带更甚,寒冷期比温带更长。

(6)高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候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大陆性气候强烈

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远低于全世界同纬度的平均值。年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我国最北部低于-45℃,而在海南岛即达11℃,相差50℃以上。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干旱地区外最热的国家。最热月几乎都出现有7月,我国东部淮河以南月平均气温基本上都在28℃~30℃之间。但是,由于我国气候的大陆性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远比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小得多。全国气温年较差基本上随纬度升高而增加,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和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年较差都在40℃以上,最大的接近50℃;黄河流域为30℃左右;长江中下游为20℃左右;珠江流域约15℃。平均气温日较差也和年较差一样,愈向西北内陆愈大。大体上淮河、秦岭一线以南小于10℃;往北至华北平原增大到10~12℃,黄土高原和东北大部为12~14℃,蒙新、青藏可达14~16℃以上。

按水分条件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特点

从水分条件看,自东南向东北,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大体上全国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个大区。由于纬度高低、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地形错综复杂,地势相差悬殊,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为湿润、半湿润温带气候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较短。低温冷害和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利因素。

华北大部分地区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部分为半干旱暖温带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且暴雨较多,春旱严重。春旱和夏季降水不稳定是该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为湿润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湿冷,春雨较多,初夏多雨,盛夏高温伏旱,沿海夏秋有热带气旋侵袭,是该区主要气候特征。

华南大部和西南部分地区也属湿润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春末至夏季多雨。但冬春时少雨干旱,影响热量的利用;暴雨洪涝及热带气旋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制约本区经济的发展。

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和云南南部,全年暖热,降水量多,干湿分明。冬春少雨,夏季暴雨和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

内蒙古属于半干旱气候区。

西北地区主要是干旱气候区,种植业仅限于绿洲和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该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寒冷少雨。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具有从寒带到热带的各类气候。

以上只是几个大的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至于山区气候,其类型就更加复杂多样了。即使一个山区,也具有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立体气候特征,这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资源。

谁知道关于我国气象的趣事

“凤凰”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将于9月22日下午到傍晚在浙江舟山到温岭一带沿海登陆(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9-11级,23-30米/秒)。

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风力较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清除,部分地区有轻度霾,局地中度霾;23日起,受弱冷空气和降水影响,上述地区的气象条件将逐渐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霾天气减弱。

受其影响,局部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9月22日早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苏皖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千米的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0米,23日白天上述地区大雾趋于消散。

9月22~23日,冷空气将先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地,上述部分地区将有4~6℃降温,局地降温可达8℃以上,并伴有4~6级风;此外,受冷空气影响,上述部分地区将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或暴雨。

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部、云南、江淮、江南东部、海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浙江中东部、江苏南部、上海、西藏东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浙江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东海将有7~11级大风,黄海南部海域将有6~9级大风。

吉林南部、辽宁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川西高原南部、云南大部、山东东南部沿海、江苏中东部、上海、安徽东南部、浙江北部等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上海、川西高原南部、云南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50~80毫米),上述地区局地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黄海南部和中部、东海北部将有6~10级大风。

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和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南部、云贵高原大部、江南东部、华南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云南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50~80毫米),上述地区局地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黄海中部和南部、东海北部海域将有5~8级东北风或西北风。

台湾气象部门估计,新北、竹苗、台中,以及嘉义、宜兰以南的降雨可达到“超大豪雨”,山区累积雨量可达到700毫米,陆上警报地区扩及全台。

“凤凰”台风暴风圈昨晚8点接触恒春陆地,随着外围环流移入,屏东、台东已出现超大豪雨,强降雨也逐渐往北、往西扩展。气象部门分析,台风会由南向北穿越台湾,今天全台都被暴风圈笼罩,各地都要做好防台准备。

根据气象部门的资料,20日11点半“凤凰”中心位在鹅銮鼻西南方约150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时18到22公里速度,向北北东转北进行,七级风暴风半径150公里。

台湾气象部门简任技正伍婉华说,首当其冲的花莲台东、高雄屏东,20日晚开始风雨越来越大,今天(21日)清晨风雨加剧,东北部地区、中部及北部山区雨量也快速增加。今天(21日)白天起,中部以北风雨加大,预计明天上半天台湾本岛可脱离暴风圈。

台湾气象部门预估,花东、恒春半岛平地总雨量可达600毫米,基隆、新北市也有400毫米,花东、屏东山区甚至可达700毫米,新北、高雄山区也有600毫米。台中以南及宜兰、花莲、台东最大阵风都可达十级以上,十级风的强度能将树连根拔起。

“凤凰”台风前天(19日)脱离吕宋岛,昨天(20日)在海面上牛步前进。天气风险公司总监贾欣兴表示,台风被吕宋岛破坏,环流结构变得不完整,才会像颗没了气的皮球移动缓慢,直到出海后重新整顿、吸收能量,昨天下午才加速再出发。

气象预报员林定宜表示,如果地形对台风移动的方向没有太大改变,台风明天(22日)清晨将从台湾北部出海。 福建沿海和各大渔场将出现9~11级大风,局部阵风达13级。20~21日,台浅、闽南、闽中闽东渔场将先后有巨浪到狂浪;闽外渔场和钓鱼岛海域将有大浪到巨浪。20~21日,福州、宁德两市的部分县市有大雨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

福建省防指据此发出通知,进一步安排部署防御第16号台风工作。一是“凤凰”台风将从南向北贯穿台湾海峡,风力维持在11级左右,大风持续时间长,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不可松懈和麻痹大意,各项防御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二是根据省防指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的部署,闽东渔场、闽外渔场和钓鱼岛海域的作业渔船务必于20日17时之前全部就近进港避风。三是各地要加强对回港船只和上岸人员的安置管理,妥善安排好后勤生活保障,在当地台风警报解除前,不得擅自出海和返回渔排,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根据《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福建省防指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

中新网温州9月21日电 21日下午17时,记者从温州市防御第16号台风“凤凰”视频会议上获悉,温州已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该市中小学将停课一天。

据气象部门报告,第16号台风“凤凰”21日19时中心位于温州偏南方向约460公里洋面上,中心气压982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凤凰”可能将于22日中午到傍晚在平阳以北到乐清湾一带登陆。

台风“凤凰”2014年9月21日上午10点在台湾岛南部的恒春半岛登陆以后,继续沿台湾岛北上,预计9月22日白天向浙江中南部沿海靠近,最大可能在这带沿海登陆,临近登陆地点的福建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受凤凰台风的影响,平潭已经出现了11级的大风,台湾海峡已经出现4到5米的巨浪,福建东北部沿海出现2.5到3米的中到大浪。今天白天气象预报说,福州、宁德两市的部分县市和南坪局部有50到150毫米的大雨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的天气。福建交溪、水北溪这些闽东沿海的这些河流可能会发生超警戒水位的小洪水。

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福建对台海上客运方面,像丽娜、中远之星这些往返台湾本岛的客轮已经停航,小三通航线方面,两马和泉金航线全面停航,因此就造成了一些往返两岸的台胞不得不暂缓他们的行程。至于对台的海上客运航线什么时候复航也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来定。记者从福州机场边检站和泉州边检站了解到,福州和晋江飞往台北桃园的航班都已经取消,而且国内飞往这两个城市的多个航班也因为天气延误。

除了海上和空中的交通受到影响之外,泉州台商投资区浮山边防派出所民警说,受台风凤凰带来的大风和降雨的影响,泉州有多个路段事故多发,比平时明显增多不少,昨天晚上在泉州有一辆小轿车在沿海大通道上发生了侧翻,所幸驾驶员和两名乘客伤势不重,从引发的事故原因来看这是由于车速过快,加上台风天气的影响,车辆失去平衡被大风掀翻在路边。

2014年9月22日,福建省防汛办22日通报,第16号台风“凤凰”已离开福建省海域,对福建省的影响基本结束。根据《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已于9月22日12时终止防御“凤凰”台风应急响应。

第16号台风“凤凰”22日7时中心位于北纬27.1度,东经122度,在福建福鼎偏东方约17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气压982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预计未来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中南部沿海靠近,并于今天下午到夜间在这一带沿海登陆。

受“凤凰”影响,福建宁德的部分县市发生暴雨。据福建省防汛办21日7时至22日7时统计,降雨量25~50毫米的有6个县(市、区);降雨量50~100毫米的有3个县(市、区);降雨量超100毫米的为柘荣(柳东桥)135毫米。

据福建省防汛办通报,福建全省主要江河水位都在警戒水位以下。 2014年9月22日,中央气象台今晨06时继续发布台风**预警,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21日晚上22时20分前后在台湾省宜兰县与新北市交界附近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之后很快移入东海西南部海面。今天(22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南偏东方约200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6.7度、东经122.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180-300公里。

预计,“凤凰”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省沿海靠近,并将于22日下午到傍晚在浙江舟山到温岭一带沿海登陆(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9-11级,23-30米/秒)。

22日08时至23日08时,黄海南部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以及台湾东部沿海、浙江沿海、杭州湾、长江口区、上海沿海、江苏东南部沿海将有7-9级大风,其中,浙江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2014年9月22日,台风“凤凰”可能今天下午在浙江温岭附近一带沿海登陆。该市已转移各类人员29777人。温岭雨情严重,水位已超警戒线,该市已全面部署对抗台风,各方面抢险力量可随时集结。

截至22日9点,温岭市雨量136毫米,台风过程平均降雨量123毫米,其中最大雨量出现在石塘三蒜,达200毫米。沿海和内陆地区分别已出现10—11级和7—8级台风。2座中型水库蓄水率为78%,2座小(一)型水库蓄水率为94%,19座小(二)型蓄水率为84%,其中7个水库已经满蓄溢洪。

从下午始,共转移各类人员29777人。该市2423艘渔船除有8艘渔船安全作业区域外,其余2415艘都已全部进港避风,其它1293艘船只除26艘在影响范围外,1267艘也已全部进港避风,并落实了“一对一”跟踪监管。

此外,各单位专业抢险队伍1100多人可随时集结,35艘各类抢险船只、50多台抢险大型器械和车辆、近7万多条麻袋以及其他众多防汛抢险物资已全面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投入抢险救灾。各镇(街道)也相应做好了抢险队伍和物资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各种险情灾情。

温岭雨情严重,水位已超警戒线。

2014年9月22日,根据浙江省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台风警报显示,台风“凤凰”或在22日下午至傍晚在温岭到舟山一带沿海登陆。

从气象台发布的路径概率预报图显示,台风“凤凰”走向奇特,21日10时前后,“凤凰”在台湾恒春半岛南部沿海登陆后,又进入太平洋,一直紧贴台湾东海岸北上,中心始终没有上岸。21日22时左右,“凤凰”的中心掠过台湾本岛最东点三貂角,停留片刻立即入海,避开台湾,西折逼近浙江。截至22日5时,台风“凤凰”在距离浙江省象山偏南方向约310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中心气压982百帕,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强度与其登陆台湾时一致,仍为强热带风暴。预计“凤凰”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最大可能于22日下午到傍晚在温岭到舟山一带沿海登陆。

受此影响,截至22日5时,浙江沿海海面已出现9到11级大风,杭州湾和沿海地区出现8级大风,平阳平屿、洞头虎头屿、南麂皆出现11级大风。

数据统计显示,20日8时至22日5时,浙江省沿海及丽水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天气,全省平均面雨量26毫米,市面雨量较大的有温州75毫米;共有237个乡镇站超过50毫米,34个乡镇站超过100毫米。

受台风“凤凰”影响,22日温州北部,台州、宁波、舟山、绍兴、嘉兴地区有大到暴雨,部分大暴雨;其它地区也有局部暴雨;沿海海面有10到12级大风,沿海地区、杭州湾及太湖湖面有8到10级大风,东海渔场及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最大风力可达12到13级。

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已于22日19时35分在宁波象山县鹤浦镇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

截至22日20时,宁波、舟山两市一线海塘外作业施工和工地临房、危棚简屋内等人员的撤离转移工作顺利结束,共转移撤离13.1万人。其中宁波全市累计转移人口81776人,舟山累积转移人口49600人。

象山全县开放了25个避灾中心和456处避灾点,落实各类应急物资,落实抢险车辆45辆,橡皮艇、冲锋舟15艘,应急照明灯、卫星电话、麻袋等一批抢险应急物品。全县32支共2700余人抢险队伍完成归建,其中水利、供电、交通等专业抢险队伍14支1400余人。各镇乡(街道)除有一支应急抢险队伍外,还落实了400多支村级抢险队。截至22日9时,已经安置2650人。

2014年9月23日,台风“凤凰”登陆浙江带来大风大雨,受此影响,浙江台州、宁波、舟山等市局部地区发生小流域山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部分农田受淹,一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最新通报称,全省有近8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浙江省共有宁波、舟山、台州等3个设区市15个县(市、区)173个乡(镇、街道)86.9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84间。

农业在此次台风中受灾最重。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46.07千公顷,成灾面积15.28千公顷,绝收面积2.10千公顷,减产粮食5.30万吨,死亡大牲畜160头,水产养殖损失3.18万吨。大风大雨还导致公路中断69条次,损坏堤防319处、27.57千米,损坏水闸21座、机电泵站106座。

随着台风“凤凰”离开浙江并减弱为热带风暴,除杭州湾、舟山一带有降雨和大风外,其对浙江的影响逐渐结束。此前,浙江省防指已决定将防台风应急响应调整为Ⅳ级。 2014年9月23日,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今天10时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

据介绍,这是“凤凰”中心出生以来第5次登陆。

2014年9月23日,第16号热带风暴“凤凰”在“改道”多次后,于当日10时45分登陆上海奉贤区海湾镇沿海。不过,“凤凰”的威力已经大不如前,上海市民除了早高峰出行期间受到“凤凰”所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外,生活秩序并未被打乱。

不少上海网友反映没感觉到“凤凰”登陆,那是因为它已降级为热带风暴,威力大不如前。今天上海市民除了早高峰出行期间受到“凤凰”所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外,生活秩序并未被打乱。外滩只有零星小雨,观光台上的一些游客们甚至没有撑伞。

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受其影响,江苏等地将有暴雨。这是上海时隔14年后再一次直接被台风登陆,虽然强度一般。同时,这也是“凤凰”自身的第5次登陆,接下来可能会第6次登陆朝鲜半岛 。

船舶气象站系统的功能描述

海市蜃楼,天上?人间?

7月5日傍晚,素以神秘的“海市蜃楼”名闻天下的山东蓬莱又一次出现奇景,在大海上出现了清晰的“海市蜃楼”,一时间令人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海边的万余人大饱了眼福。据说,傍晚出现海市蜃楼在当地的方志典籍中尚无记载。

蓬莱古称“登州”,登州海市自古就被各方人士关注。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入海,求的就是“蓬莱不老药”、“蓬莱神仙”,《史记·封禅书》中说:“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汉武帝也多次巡游至蓬莱,也是为寻得一丝仙人之灵气,以求不老于人间。然而,毫无疑问,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他们都是空手而归。神人仙境总是在他们不远万里地奔赴而来的时候而飘然飞逝。“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虽如此,人们仍旧无法解释他们所见到的一切,因此,数百年间,无数文士骚客,登阁观览,或吟咏海市,或寻仙觅圣,使蓬莱名满天下。直到明代,一位唤陆容的人才在《菽园杂记》中对海市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所谓海市,大抵山川之气掩映日光而成。”

那么,这被人们追逐了千百年的“人间仙境”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最近,记者走访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桁。

为了向记者解释清楚,薛研究员还特地画了一张示意图,他说,海市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由于剧烈的温度梯度引起大气密度分布反常,光线在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发生的显著折射或全反射形成的结果。海市一般发生在海边、雪原、沙漠和极地地区,分上现蜃景、下现蜃景和侧现蜃景,有时因湍流活动强烈,还会出现复杂蜃景。

他说,夏天,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上层空气被晒得很热,密度小,贴近水面的空气受水流影响,温度较低,密度大,当上下两层空气的温度相差较大,密度上稀下密时,周围地平线上的岛屿、城镇、船只等景物反射出来的光线,通过上下折射或全反射,便可出现一个正立的映像。在陆地上,尤其是沙漠地区,因白天受灼热的阳光照射,地面强烈增温,贴近地面的空气热得快,地面热而高空冷,下面光向上折射,景物便呈倒置状态。如果两层密度不同的空气相平行时,也可出现侧现蜃景。由于空气层动荡不定,使景物显现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忽隐忽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变幻多端的感觉。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先人说,海市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生活中现实事物的一种真实的反映,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美的馈赠,而决非所谓的神仙圣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海市也沾染了现代气息,海市之景早已由古人记载的“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变为今天看到的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群、宽广的城区街道了。

据了解,海市在我国的青岛、杭州、泉州等地也曾出现过,但在蓬莱出现的频率相对高些。这是由蓬莱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的。蓬莱地处渤海海峡南岬,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等隔海相望,长山列岛横卧海峡之间,从而为海市的出现提供了不同距离的类型多样的反射景物。而这一地区每值大潮汐出现时,海峡中涌动的海流将底层海水连同低温带出水面,使海水表面温度大大低于海面空气温度,容易形成海面空气由下而上温度陡升、密度陡降的逆温现象。由于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是常备的,相对稳定,因此气候条件便显得更为重要。蓬莱市气象局孙衍晓局长向记者介绍了7月5日发生海市时的天气情况:5日最高气温为26摄氏度,最低气温是19.7摄氏度,全天观测能见度较好,相对湿度为80%,平均风力为2.8米/秒。他说,海市多出现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在近年蓬莱海市记录中,一般天气情况有以下几个特征:气温适中,晴或少云,北风一二级,海面能见度高,5日的天气情况基本符合以往出现的特征。

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蓬莱海市的出现飘忽不定,不可捉摸,更不好预测,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看客都抱兴而来,弃兴而去。孙局长也遗憾地对记者说,当他接到朋友的告知,驱车前往时,天空中只剩下了雾腾腾的一长溜,而景象早已模糊难辨。至此,生于斯而长于斯的孙局长仍然无缘一睹海市的“芳容”。好在,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平用摄像机全程捕捉到了1988年6月17日发生的海市蜃楼,把那稍纵即逝的美景尽在掌握,得以与天下更多热爱自然、渴望寻求自然奥秘的人们共享。

冰 雹 趣 事

1987年3月15日,张槎某废品收购站来了一村夫,一副地上捡到宝的喜悦摸样,往磅秤放一物件要求交易。只见那“宝物”大小如茶煲、形状似卵石、晶莹透光若水晶,不知是什么东西。收购站职工眼带惊奇,脸露难色,向顾客解释无法收购,而顾客则坚持非卖不可。言语争持之间,“宝物”慢慢地越缩越小,直至完全消失,磅秤上只留下一滩无色无味的液体,买卖自然终止。此事一时在乡间邻里传为笑话。查证是日中午佛山郊区下了一场冰雹,直径普遍约3厘米,据此天气背景和“宝物”的特征及融化现象,因此推断那“宝物”应是罕见的大冰雹。历史上南海也曾发生过多次大冰雹灾害事件,南海县志有记载,如:“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雨雹,大如牛斗,破屋毙畜。”

**的雨

在我国的兴安岭地区,每年5~6期间,会落下奇怪的"杏黄雨"。其实,那是松花粉染色的结果。因为这时期,正当松花盛开的季节,林海上空的**花粉和水气粘在一起,便成了"黄雨"。1870年2月14日,在杰尼斯也降过一场"杏黄雨"。化学家卡斯特拉那对此雨进行了化学分析,查明了它含水量6.5%,含氮的有机物达6.6%,含沙子和粘土65.5%,其他还含有氧化铁、碳酸钙等物质。实际上那次"杏黄雨",是龙卷风把地上的黄泥浆卷到天空,与雨水混合在一起降落的。

南 海 的 下 雪 天 气

南海市民如果打算赏雪,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北方。在南海这块土地上,人们一般没有下雪的印象。南海市地处亚热带,气温较高,下雪的气象条件确实很难具备。但是,偶然有特别强的寒潮入侵,南海也会下雪。据南海县志记载,从宋朝算起,已经有13次的降雪,平均50多年下一次雪,最近一次下雪是1929年。请看南海县志几次记载得较为详细的雪情:

宋朝淳佑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 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雪,梅枯死。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 西樵山大雪,林木皆冰,二日乃解。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大雪霜,树木全枯死。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 风雨雷电雪雹并至,鱼多冰死。

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七、十八日(1893年初),大雪,平地积雪寸余。

民国18年(1929年)1月 入冬以来,天气奇暖,久不下雨。27日开始微雨不止,29日凌晨大吹北风,黎明转降微雪,天明之后,颇为寒冰。30日上午,仍降雪点,午后更寒,中央公园(在广州,当时南海县府驻广州)之梅花、红菊,铺满雪菲,均为艳白。31日晨,雪仍不已,寒度尤烈。查是晨盘福路已发现一年老乞丐冰死路旁。

南海下雪实属罕见,但是并非不可能。气候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近年气温偏高,处于暖期,当冷期到来时,下雪的机会就增大,对此,人们应有所警惕。

梅 雨 的 罪 恶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和风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梅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滋润着广袤的江南沃野,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梅雨带来的并不都是像上面所描绘的那样,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初夏风情画和江河欢腾、禾苗茁壮的喜人景象。那异常梅雨(如空梅或特长梅雨)则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深重的旱涝灾难。

梅雨,专指每年从初夏向盛夏过渡期间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韩国和日本南部)出现的连阴雨天气。正常情况下,梅雨期长约20—30天,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雨量一般为200毫米—400毫米。

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就是由特长梅雨造成的。这一年老天爷好像得了神经病,大脑失去了控制,终日里阴沉着脸,小雨、大雨、暴雨,淅淅沥沥、哗哗啦啦下个不停。这一年梅雨来得早,6月初就“入梅”了;走得也晚,一直到8月初才“出梅”。整整两个月,加上5月份的春雨,这段时间内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超过了常年近一年的降水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整个汛期,武汉的江汉大堤出现险情21523起,平均不到10分钟便发生一起,武汉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29.73米。为了保卫武汉,3次开闸向荆江分洪区放水,合计分洪122.56亿立方米,使得上自枝江下至鄂城的长江两岸,上自襄阳下至汉口东西湖的汉江两岸,20余个分洪、蓄洪区无不饱和,甚至超饱和。因水灾,仅湖北、湖南、江西转移人口达600多万,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车。

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像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甚至几天,就急急忙忙北上了,而且在停留期间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少梅”或“空梅”。它所造成的罪恶,又恰好与特长梅雨引发的涝灾相反,而是土地龟裂的旱灾。

1978年,梅雨期只有短短的7天便匆匆结束了,而且雨势又弱,以致古来的“烟雨江南”难见烟雨,晴空万里,烈日直射大地,高温、低湿酿成了20世纪罕见的特大干旱。两大“动脉”黄河和长江明显地出现“贫血”症状,直接影响着沿黄、沿江经济带。这两个经济带内的16个省区干旱面积达2.9亿亩。旱情波及华北,西北东部、东北和西南等地,从而使农业遭受重大损失,长江中下游沿岸农田死苗700多万亩,鄂皖等省双季晚稻减少播种面积1000多万亩,山西秋粮作物旱死300万亩。还使人畜用水成了问题,仅两湖,江西3省就有近200万人饮水有困难。

北京天气有利于奥运

北京位于欧亚大陆东部,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距渤海150公里,属于南温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为565.1毫米。奥运会期间主要气象要素概况为:

(1)温度和湿度。根据资料统计(1990—1999年),奥运会期间,北京逐日平均气温为24.5~26.1℃,平均最高气温为30.8℃,平均最低温度为22.3℃,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达8.5℃。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持续时间短。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最高温度与最小湿度同步出现,最低温度与最大湿度出现时刻相近。这种温湿度配置,人体感觉舒适,宜于户外活动。

(2)降水。奥运会期间多为阵性降水。据统计,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20天内,日降水量大于1毫米的降水日数仅为6天,降水持续时间较短,对室外比赛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而这种降水往往又为夏季的北京带来了凉爽的清新空气。

(3)风向和风速。北京的风向受地形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白天多为2~3级偏南风,夜晚为1~2级偏北风。奥运会期间,很少有大风出现。大于4级的风多伴随阵性降水出现,时间很短。

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天气条件良好,白天温度不太高,夜间凉爽,有利于休息。此期间北冰极少出现影响比赛的特殊天气。出现沙尘暴、龙卷风的概率为0,出现冰雹的概率只有0.3%,白天大雾的出现概率为1.6%,大风、暴雨出现的概率也很低,分别是2%和4%。可见,特殊天气对奥运会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另外,据分析,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逆温出现的概率属全年最低,大气自净能力是全年最强的。根据测定,这个时期的空气质量是全年最好的时期,有利于户外活动和体育比赛。

沙漠风情画——另眼透视不毛之地

新世纪伊始,“沙尘暴”一词频频见诸报端。众所周知,沙尘暴的主要源地乃是沙漠。说起沙漠,在人们的想象中,那是一片**的不毛之地,充满了暗淡、苍凉的气氛。

然而,世界上的沙漠并非是同一灰黄的色彩。有的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纷呈,竟然成了一个游览区。

彩色沙漠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所在的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因其“染”上各种颜色,对游客很有吸引力,已开辟为沙漠公园。从表面上看,这个沙漠无沙,全为含有远古火山熔岩矿物质的沙石。由于当地气温变化极大,可从41℃急降到零下30℃,风化作用十分强烈,长年累月下来,一层层沙土晶化成矿质,且有紫、黄、红、绿、白、蓝等各种颜色,好象盛着宝石的巨盘,在阳光照耀下,辉煌灿烂,令人眼花缭乱。在热气蒸腾下,这些色泽又会凝聚成各种颜色的烟雾,熠熠发光,真是奇丽无比,令人赞叹不已。

白色沙漠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路素罗盆地,有一片奇特的白沙漠。从空中俯瞰,四周几百公里除了少数几种顽强扎根于沙海里的植物外,展现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更为有趣的是,这里的一些动物,如囊鼠、蜥蜴和几种昆虫,身体也变成了白色,以适应严酷的环境,这些“白衣天使”不时出没,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更为奇异的是,在朝阳或夕阳辉照下,大沙漠竟成了巨大的反射镜,将太阳光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宛如雨后彩虹一般。据说白色沙丘的起因,乃是一亿多年前的石膏质海床几经变幻,石膏矿被常年风化后,结晶成洁白的微小颗粒,从而为这片沙漠增添了这种浪漫的风情。

黑色沙漠前苏联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一片棕黑色,无边无际,阴阴沉沉的。游客至此,往往会触发思古之幽情,或则感到有点不寒而栗。据考察,卡拉库姆沙漠的沙子是由这里黑色岩层经常年风化而成的。

红色沙漠澳大利亚辛普森沙漠是红色的,特别是在阳光的辉映下,天地难分,红彤彤浑成一片,显得异常壮丽。如果天降喜雨,小小的植物发芽开花,“万红丛中一点绿”,则更加增添异彩。这个沙漠变红的奥秘,原来是铁质矿物长期风化,使沙石包上了一层外衣———氧化铁。

不难看出,不论是彩色、红色沙漠,还是白色、黑色沙漠,它们和一般的**沙漠一样,都是由地面上的岩石经长期风化后而形成的,只是岩石的质地不一样而已,不过世界范围内主要还是**沙漠。尽管沙漠历来被文人墨客形容为万古死寂的不毛之地,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不幸之地。然而,在辽阔的沙漠地区,随风飞舞的沙粒堆积在地面上,形成各种各样的沙丘图案,远远看去,好似波浪起伏的大海,无边无际,但见蓝天和黄沙紧紧相接,而且这种图案不断在变换着,有的沙丘竟像金字塔,四条棱角,四个坡面上顶着一个刀尖般的塔峰。风“雕刻”出的种种图案令人遐想,不能不吸引人们去领略沙漠的这种变幻“风情”。这里则介绍一种沙漠“唱歌”风情。

响沙风情内蒙古的响沙湾已经成为名扬中外的旅游点。人们抓起一把金**的沙子,用力往下一摔,沙子竟发出“哇哇”的响声。人们顺着沙坡攀上沙丘顶部,从上向下滑下来,接着在沙山脚下传来了“嗡嗡”声,仿佛有人在拨弄琴弦似的。如果用双手不断拨动沙子下滑,但见沙子像流水那样往山脚下冲去,顿时传来“轰轰”巨响,好像有几架飞机盘旋天空时发出的声响。我国除了响沙湾外,还有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宁夏中卫的响沙山、新疆巴里坤县的鸣沙山。世界上会唱歌的沙丘已发现有100多处。更离奇的是夏威夷群岛考爱岛西南岸有一片长800米,高18米的大沙丘,当人在沙丘上走动时,沙子会发出类似“汪汪”的狗叫声,把沙放在手掌中猛搓一下,也会发出同样的声音。其实,响沙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科学家推测,被雨水或海水浸湿的沙丘,在水的蒸发过程中,表面可能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膜,由于人体的运动使其产生了振动,沙土就跟着发出声响来。但是真正使沙丘发出声响的原因,还没有弄清楚。

解 读 中 暑 指 数

中暑,俗称发痧。它是夏季长时间在日光下曝晒,或在其它高温环境下工作,所发生的头昏、眼花、心慌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体温升高、昏倒或痉挛。它是夏季内科急诊中常见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甚。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等,中暑疾病的发生有逐渐向我国北方大中城市发展的趋势。1997年盛夏高温天气里,华北、西北、东北各大中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中暑现象。

中暑是一种热致疾病,医疗部门将它分为三个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疼头昏、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略偏高。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体温升高到38℃以上。

重症中暑:有三种症状。(1)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并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主要有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对称性的发生在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上,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此时患者意识清楚,体温正常。(3)起病快,头疼头昏、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皮肤冷湿、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但体温不高。

中暑对人类生命有很大威胁,其中重症中暑的死亡率较高。据江苏省气象台统计,1988、1994、1995及1998四年中南京市区中暑病人达1万之多,其中重症的近千人,重症中暑死亡率分别为30.2%、7.8%、6.1%、10.7%,60岁以上老年人重症死亡率占50%。

不难看出,中暑的发生与气温过高密切相关,在日最高气温达35℃或以上的高温天气里,中暑病人会明显增多。中暑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如果湿度过大,即使气温不到35℃,也会有人中暑。江苏省气象台医疗气象研究课题组经研究,以在高温天气里三日滑动平均气温30℃和相对湿度73%为指标,规定了三个中暑指数等级,还具体计算出中暑天气条件指数。就南京而言,一般在6月下旬到9月份,即梅雨后期(或出梅)到秋老虎这段高温期间,江苏省气象台通过电台、报纸等媒体向广大市民发布中暑警示预报。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专业气象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向厂矿、医院、急救中心传送中暑指数预报。人们据此可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特别是在连续三天高温后,所有人群都要倍加预防。对于不同人群,其预防方法各有所异:

1.老年及体弱者:首先减少外出,避免烈日下活动,其居住环境要通风,保证睡眠,饮用盐开水,吃易消化食物。

2.婴幼儿:其预防尤为重要,主要避免衣被过暖过厚,多进行耐寒锻炼。

3.产妇:要破除陈规陋习,科学坐月子,居室每日定时开门窗通风换气,产妇不要“捂”,要洗头洗澡清洁皮肤。

4.高温露天作业者:平时进行热习服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工作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多饮盐开水、凉茶、绿豆汤。在工作场所备些人丹、清凉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如感觉出汗不畅,头晕目眩,心跳加速,即迅速结束劳动,转移到阴凉处休息。

以上人群若出现先兆、轻症中暑,要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服用解暑中药,如人丹、十滴水,在额头及人中处涂清凉油、风油精。最好到医院挂水治疗。若出现重症中暑,要马上采取物理降温,在大动脉处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在25℃的水流中浸泡或冲洗,但心前区禁冲洗避免诱发心脏骤停,年老体弱者只宜用酒精擦洗。不论任何人群发生重症中暑症状,都立即送就近医院抢救,避免死亡发生。

“红色幽灵”闹东海

5月9日起,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以东海域暴发了大面积赤潮,此次赤潮北起东矶,南至洋矶岛,赤潮水体呈红褐色,呈弯带状连续分布,长约25海里,宽约6海里,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椒江的一位船老大说:“我们船在洋矶东南15海里左右发现了大片牛栏水(赤潮),夜里,船开过时发出蓝光,很亮。”与赤潮同时发生的水母灾害给当地的海洋渔业也带来威胁。就在距离赤潮发生地不远的玉环县出现了大量水母。由于水母入侵,当地100多艘渔船不得不靠岸休渔,每家渔民的损失都在十几万元以上。

发生在我国近海的“赤潮”近年来屡见报端,赤潮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新闻媒介的如此关注?其实,赤潮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变化的一种现象,赤潮并非都是红色,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不同的赤潮生物所引起的赤潮颜色并不相同。

赤潮如何影响渔业生产、海洋生态环境呢?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台州渔政部门和水产部门。据台州市水产局资料统计,2000年6月10日,赤潮使台州市浅海养殖的鱼、虾、蟹、贝类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台州路桥、温州苍南部分港湾的鱼类、蚶类等受损价值达1100多万元;三门虾病暴发造成损失500余万元;临海市高位池塘因无法纳水,给正常养殖生产带来困难……而今年不仅在台州,我国近海多处出现“红色幽灵”———赤潮,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台州渔业环境监测站陈志良介绍说:“赤潮生物活体在变异繁殖过程中,造成水体大面积缺氧,能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其中有毒的藻类会排出毒素,毒死海洋生物。另外,死亡的赤潮生物沉入水底,腐烂后产生毒素并覆盖海底,能导致海底生物死亡,船老大讲,在这样的水域里是捕不到鱼的,因为鱼虾差不多都死光了。自台州海域发现赤潮以来,渔政部门进入战备状态,及时发布赤潮消息,避免了养殖业损失。”

台州水产局程岩雄指出,赤潮不可等闲视之,台州是浙江中部渔业发达地区,赤潮暴发对于渔业可能产生致命危害。事实上,每次赤潮的发生,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海洋环境。出现赤潮的原因,是全世界海洋研究的一个难题。有关专家对赤潮展开深入研究,认为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十分复杂,但普遍认为,赤潮生物存在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基础。程岩雄说:“产生赤潮主要是由于海洋太富营养化了,随着台州工业发展,特别是沿河化工厂的增多,一些排放出的有机物随着污水、河流泥沙进入海洋,赤潮生物利用氮、磷、碳等营养元素,大量繁殖和积聚;而城市生活污水更可怕,不但排放量大,且氮、磷含量过高,是赤潮产生的主要‘元凶’。”谈及气象条件,程岩雄说,气象条件是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湿度、气压、海水流也对赤潮有影响。赤潮发展、扩散与气象条件也息息相关。

那么气象条件与赤潮究竟有什么关联呢?台州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对此作了仔细分析,由于赤潮发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是大陆排放的有机物等,而有机物分解需要一定的气温条件,同时有机物等在向内海排放过程中与风向变化密切相关。台州5~7月份气温高于20℃,主导风向偏东风,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向近海储积,因而是赤潮易发期。当然,赤潮的发生还与这一时段当时气象因素有关,据台州市洪家气象站的资料显示,去年和今年台州赤潮发生前的4月份,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1.1℃和1.3℃,而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少41%和51%,进入5月,这两年降水仍明显偏少,可见两次赤潮发生前气象条件十分相似。由此推测,赤潮发生很可能与前期的气象条件有关,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可能是诱发台州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从80年代以来,台州沿海发生几次较大赤潮时的气象条件也印证了这一点,1986年5月24日至26日,1990年5月上旬至中旬,2000年5月、2001年5月上中旬这四次赤潮暴发的共同气象原因,都是气温偏高或略偏高,降水明显减少。从全国来看,赤潮在不同海域有不同的频繁发生期,如南海是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东海是5月至7月,渤海、黄海是7月至9月,显然,各海域赤潮发生时间与雨带位移的季节变化基本吻合,即与大气环流季节变化有关。

无庸讳言,做好天气监测、预报与赤潮的预报、防范、监控、治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许多人对赤潮这一海洋灾害觉得无法抗拒,对渔业养殖、海上捕捞等构成巨大威胁,人们谈“潮”色变。渔政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赤潮的污染源大致来自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做好环境保护是治本措施,这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同时各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将对控制赤潮产生积极影响。

船舶自动气象站系统由硬件、软件、外围设备组成,硬件包括采集器硬件、传感器等,软件包括采集器软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软件,外围设备包括通讯模块、电源系统等。它可以在海上观测风向、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等4个气象要素,需测量的气象要素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模拟或数字信号,采集器将各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收集、处理、编码后经通信模块发送到中心站,经中心站接收、解码、处理后汇入数据库,提升海上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航海运输、港口生产、海上作业、海洋渔业及近海海产品养殖、环湾公路客货运输安全等提供快速、及时、周到的气象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