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小气候观测的目的_小气候区域气象要素的测定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tamoadmin 2024-09-14 人已围观
简介1.词语造句:用小气候造句(约30个)2.小气候名词解释3.为什么观测气象的场地和值班室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四周空出许多空地?4.理解与实施5.观察月球需要一台物镜焦距长还是短的初次到气象台、站去参观的人,总要问:为什么观测气象的场地和值班室要离开一定距离,而且四周空出许多空地呢?原来,各种天气现象,如下雪、结霜、出现雾等都是由空气流动的状态、温度高低的变化,促使了空气内所含水汽发生凝结的现象。因此,
1.词语造句:用小气候造句(约30个)
2.小气候名词解释
3.为什么观测气象的场地和值班室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四周空出许多空地?
4.理解与实施
5.观察月球需要一台物镜焦距长还是短的
初次到气象台、站去参观的人,总要问:为什么观测气象的场地和值班室要离开一定距离,而且四周空出许多空地呢?
原来,各种天气现象,如下雪、结霜、出现雾等都是由空气流动的状态、温度高低的变化,促使了空气内所含水汽发生凝结的现象。因此,要了解天气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室内,冬天温度要比室外高,夏天温度要比室外低;同样是室外,房屋南面的温度要比北面高;在刮风的时候,屋与屋之间的通道处,风力往往比空旷的地方来得大。
这种因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特殊情况,只是研究小气候时才有用。为了要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首先要掌握空气的本来面貌,这样就必须避免这些外来的影响。
怎样才能避免环境的影响呢?这就要求观测场地的四周空旷,空气可以自由流通。
其次,在观测场中,要测量日照、地温以及风和雨量等,为避免日光受到遮荫,又为避免风、雨受周围建筑物所阻挡,也需要场地的四周空旷。
第三,观测场中,要观测云和能见度,还要观测远处天气现象,如果四周建筑物林立,阻碍视线,就无法进行这些现象的观测。
因此,要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气象观测场必须设立在四周空旷的地方。
词语造句:用小气候造句(约30个)
乘着全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东风,一直扮演全省农业气象服务?先行者?的潍坊市气象局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山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调整?潍坊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职责与职能,强化对周边地市及县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和技术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全省区域性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充分发挥机构技术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潍坊农业气象服务,真正发挥区域辐射作用,打造潍坊气象服务品牌。?潍坊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令军及其领导班子对此充满信心和希翼。
需求牵引 与时俱进 坚定不移开拓服务新领域
?气象服务要做到?了解需求、发现需求、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其中所谓?创造需求?其实就是要主动去了解对方有什么需要,气象能为之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需求的目的。?以王令军为班长的潍坊市气象局领导班子有着自己的气象服务理念。
王令军介绍,潍坊农业丰富,粮、棉、油、瓜、菜、果、桑、茶等农作务产品门类齐全,是重要的农产品集中产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潍坊市发展了以瓜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其中以寿光为龙头的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响誉大江南北。同时,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优势突出。
记者了解到,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职业化的新农民?新三农?建设,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早、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农产品质量保证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制度。其中在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上主要走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推动、市场运作,推进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镇的路子。
王令军表示,这必然对农业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即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能力,特别是中长期的气候预测,以及短时临近预报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观测,多领域多渠道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把有针对性的为农服务产品真正送到农户手中;健全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扛起山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大旗,我们具有先发优势。?王令军说。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9月,潍坊市气象局在成立了全省首家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致力于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课题研究、精细化产品研发、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该中心结合天气预报与农作物的生长指标,制作服务产品,及时发送到农户手中,为农户利用气候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科学种养,提供有力的帮助。在大田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中心专职业务人员4名,其中高工3人,工程师1人,2人拥有硕士学位。
明确重点 整合 积极稳妥构建服务新格局
王令军给记者说,近年来,潍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从无到,从有到优,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方式常规化和标准化、服务业务精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网络日趋健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两个体系?建设在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在内容上实现了精细化。
记者在潍坊市气象局了解到,该局依托寿光、昌乐温室大棚内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数据,结合大棚内种植的蔬菜、瓜果种类,建立了?大棚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和蔬菜生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针对温室大棚蔬菜的生产季节和生长特点,建立了发布连阴天预报、短期大棚内气象要素预报和大风、寒潮、低温、大雪等天气预报服务系统,以便于农民提前谋划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摘等农事生产,切实发挥了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
同时,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面向品牌发展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建立了四个品牌农产品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目前成效突出。
---?潍县萝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根据一年两季种植需要,依据寒亭区河滩镇?潍县萝卜?生产基地的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早春小拱棚种植和秋季露天栽培气象服务数据库。
昌乐西瓜?气象服务系统。昌乐西瓜栽培已实现一年三季生产,其中两季是大棚西瓜。潍坊市气象局依据昌乐西瓜基地大棚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起了2-4月份、4-6月份大棚西瓜生长气象服务数据库。重点是针对棚内育苗、移栽、授粉等关键期的连阴天、低温冷害小气候条件等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并及时提供大风、寒潮、冰雹等极端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安丘大姜?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气象局依托安丘石堆镇大姜基地自动气象站,建立了地面温度、浅层地温、空气温度、湿度、降水五要素数据库。根据大姜幼苗期、旺长期、根茎休眠期的生长发育特点,重点做好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的地温、气温、湿度监测与预报服务,为大拱棚、小拱棚、露天地膜栽培等大姜生产提供适宜播种期预报,细化大姜在各生长发育期内受气象要素变化影响大的关键服务措施,及时发布高温高湿、渍涝及初霜冻预报预警信息。
临朐大樱桃?气象服务系统。潍坊市依据临朐县上林镇樱桃基地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建立了临朐大樱桃栽培小气候信息数据库。根据果树盛花期物候资料及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时提供春季果树开花、坐果及霜冻预报,重点做好1月上中旬大樱桃扣棚时间的温度、积温、大风寒潮等气象预报。这些关键环节的气象服务,可以使临朐大樱桃提前一周上市,农民可实现收入翻番。
突出特色 打造亮点 科学创新打造服务新品牌
潍坊市是我国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地,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潍坊市吸收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
?潍坊的设施农业起步很早,特点也非常鲜明,除了寿光蔬菜,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农业,已经形成?一县一品?种植产业集群,这就对我们的为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郑学山说,?我们通过构建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我们为农服务的整体能力。?
针对潍坊市瓜果品牌数量多,品牌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的特点,近年来,潍坊气象部门在?临朐大樱桃?、?青州花卉?、?寿光蔬菜?、?潍县萝卜?等重点特色种植基地大棚里建设9个小气候观测站,安装监控设备,对各类作物的全生育期进行24小时跟踪观测。
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气象局按照片区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开展?临朐大樱桃?、?诸城黄烟?、?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昌乐西瓜?、?安丘大姜?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其中,在寿光、青州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设施蔬菜小气候观测站,在昌乐庵上湖西瓜生产基地建立了温室西瓜小气候观测站,在临朐果品示范园及月庄、上林、辛寨三个大樱桃生产基地建立了露天和大棚大樱桃小气候观测站,在寒亭河滩萝卜生产基地建立了潍县萝卜小气候观测站,在安丘凌河大姜生产基地建立了大姜小气候观测站,在诸城辛兴烟叶生产基地建立了黄烟小气候观测站,在青州黄楼花卉生产基地建立了花卉小气候观测站,为做好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市气象局通过整理修订多年来不同作物的生长观测数据,建立了多种设施农业作物的气象灾害等级预报体系和精细化指标库,编撰了《潍坊市农业气象精细化指标与服务要点手册》,预报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设施农业作物,可以根据不同作物提供针对性的精细化预报服务,科学有效的服务设施农业生产。
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期内,潍坊市气象局的农气人员每日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每周一制作一期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周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做出预报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提出建议。尤其当预报有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暴雨、大风、低温、大雪、连阴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农气人员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结合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结果和本地设施作物的生产实际,提前评估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影响,及时向农户发布和制作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品。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非常强,像花卉这样对温度要求极敏感的植物,提前几小时收到预警让种植户有充足时间来调整大棚温度,最后的效益就完全不同?。农气专家袁静说道,?基于快速、准确发布的目的,潍坊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发了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实现了LED、LCD、预警大喇叭、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腾讯微博、传真等7种信息发布渠道的一键式快捷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总结提升 立足长远 统筹推进谋划服务新征程
?做大做强做精农业气象服务,发挥区位优势,要贯穿于气象现代化建设始终。?王令军如是说。今年8月份,《潍坊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在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透过方案,我们不难看出潍坊气象人的雄心壮志。
?到2017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农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成立镇(街)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建立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章制度。在全部镇(街)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覆盖全部镇(街)、村的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运行、管理和培训。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建立覆盖全市镇(街)、村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大力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开展气象科普示范村、示范学校建设。以气象预报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用天气预报及设施农业天气预报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至2017年,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方法研究,完善分析评价指标与模型,拓展农用天气预报、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作物产量预报、土壤墒情监测预测、发育期预报等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提高农业气象情报产品的时效性、针对性与定量化水平,实现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气象情报信息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建议。开展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风险分析和预警预估、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灾害评估范围和种类明显拓展,形成稳定的业务能力与规范的业务产品。完成全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不断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加强面向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加强面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农机大户等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效益。
雄心壮志背后,是潍坊市气象局精心凝练的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镇(街)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乡村气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培训、运行、管理。完善镇(街)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推进基层社区、农村的气象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优化市、县、镇(街)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气象灾害多发区镇级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对重大气象保障做出快速反应。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农业气候区划。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乡村气象灾害隐患库。建立重点服务对象库。建立和完善以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为主体的覆盖全市镇、村的农业气象信息传播体系。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情报与农事建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未来两年,这是将是潍坊气象干部职工的工作目标。(图文/记者孙彦)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作者:?孙彦(微信公众号:鲁小象)
小气候名词解释
小气候拼音: xiao qi hou
小气候解释: 由于地表面性质不均一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建设、水库兴修、绿化造林等)所造成的局部地区帖近地面的空气层中的气候特点。
小气候造句: 1、在穹顶内部,绿色植物可以制造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因此,观测和控制窟内小气候,便成了科学工作者们又一项艰巨繁难的常规性工作。
3、从群落小气候这个角度分析,自然恢复措施有利于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4、这样的处理在建筑的周围形成了小气候,提供了适合居住的室外空间。
5、许多动物只做短途旅行,有时仅仅是几英里,它们利用了被称作“小气候”的当地气候条件。
6、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森林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改善森林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7、山的支脉上似乎有它自己的小气候,是很冷的那种。
8、一层的庭院水景成为了公共活动的中心,起到调节小气候,并反射天光、改善底部的光条件。
9、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程度的不同,对二龙山水库流域进行区域划分,组织小气候观测,研究不同小区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特征。
10、受海风和地貌影响形成了小气候。
11、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研究林窗更新及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12、指出建立舒适的小气候环境是改善客车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13、同时绿色植物的引入也大大改善了高层建筑的小气候。
14、若气温过高,中午前后将阳台的地面充分淋湿,以改善阳台干燥炎热的小气候。
15、应用常规方法对主要模式的改良土壤效应、涵养水源效应及改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6、而小气候干暖化直接造成湿地水量匮乏。
17、因此,对于亚热带森林群落小气候生态效应的研讨,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8、绿洲系统特有的地理地貌形成了绿洲特殊的小气候特征。
19、温室小气候和作物模型研究是温室作物生产环境优化调控和栽培管理的有力工具。
20、通风对调节温室内小气候有重要作用。
21、地面覆盖法是改善农业小气候的一种重要措施。
22、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3、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围绕水源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开展了森林小气候、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24、另外,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
25、林冠上、林冠下气温之间的差异,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的生态效应对森林小气候的反馈作用;
26、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塑料大棚,对长沙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分析。
27、恐怖主义在中国存在着“大环境”与“小气候”。
28、测定了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群体的小气候环境。
29、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并为研究林窗的演替、更新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为什么观测气象的场地和值班室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四周空出许多空地?
小气候?[ xiǎo qì hò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xiǎo qì hòu ]
1.一个给定的地点或场所,其大小从极细小的裂缝到很大的地区的局地气候。
2.也比喻小范围内的情势。
理解与实施
原来,各种天气现象,如下雪、结霜、出现雾等都是由空气流动的状态、温度高低的变化,促使了空气内所含水汽发生凝结的现象。因此,要了解天气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室内,冬天温度要比室外高,夏天温度要比室外低;同样是室外,房屋南面的温度要比北面高;在刮风的时候,屋与屋之间的通道处,风力往往比空旷的地方来得大。
这种因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特殊情况,只是研究小气候时才有用。为了要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首先要掌握空气的本来面貌,这样就必须避免这些外来的影响。
观察月球需要一台物镜焦距长还是短的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不仅由于下垫面条件的改变而使径流泥沙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提高水利用率,减少入河泥沙。同时,随着造林、种草面积的扩大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以及高标准水平梯田、坝地等滞蓄和拦截径流工程的增多,所引起项目区局地下垫面性质和粗糙度的改变,使得区域小气候也发生变化,进而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前后生态环境的效应,应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土壤、径流、生物和小气候等要素进行调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主要计算改善地表的径流状况、土壤的理化性质、贴地层的小气候和地面的植物被覆程度,并描述野生动物的增加情况。
这里介绍康玲玲(2004)等提出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效益监测方法,对其他地区生态效益监测提供借鉴。
一、水圈生态效益
水圈主要监测治理前与治理后的雨量相近的地表径流洪水流量和常水流量。因为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重要载体,监测比较水质的变化可以反应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削减作用。
1.径流监测
(1)监测布设。
1)径流小区监测布设。
A.有措施与无措施对比:梯田与坡耕地对比,造林、种草、果园与荒地或退耕地对比。
B.各组对比小区的坡度、坡向、长度、宽度、土质等,应基本一致,设在同一坡面、同一等高线上,位置相近。
C.小区间设一雨量筒,有条件的可增设一自记雨量计。
D.小区下的水池,应有容纳一次最大暴雨径流的泥沙,否则应增设分水设备。池内的水尺标志应鲜明,做好水位—容量关系曲线。
2)对比沟监测布设。
A.当一条小毛沟(面积<1.0km2)内全部实施某一单项措施时(一般主要是造林或梯田)可用对比沟方法监测其蓄水效益。
B.在有措施小毛沟出口处及在其邻近选定的自然条件相似、未治理的小毛沟出口处,分别布设监测。
(2)监测方法。
1)径流小区监测。
A.每次暴雨后,及时查看雨量、降雨历时和水池内水位,查明相应的水量,及时作好记载。
B.将池中泥水搅匀,用标准取样器(容量固定)取出浑水水样,经过滤求得水量。
2)对比沟监测。
A.每次暴雨后,及时监测有措施与无措施2条小流域的水量以及相应的雨量和雨强,做好记载。
B.不同的监测设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①量水堰(槽)和渠道断面监测。每次暴雨后,及时察看渠道断面、量水堰(槽)旁和上下游水位,作好记载,根据水位—流量关系,算得其出流水量。②无排水设施的坝库监测。每次暴雨后,及时察看坝前水尺上的水位,作好记载,根据水位—库容关系,扣除本次暴雨前库中原有水量,算得本次暴雨的流域产水量。③有排水设施的坝库监测。每年汛后或每次特大暴雨后,在上述监测工作基础上,再察看卧管上的水位和进水孔排水情况(进水口开放数量)作好记载,根据已制定的计算图、表,算得排水数量,与库内测得的来水量相加,即为本次暴雨流域内的产流量。
2.水质监测
(1)监测布设。
1)布设原则。
a.结合径流小区监测,取水样分析,有措施小区与无措施小区对比;
b.结合小流域监测,取水样分析,综合治理小流域与未治理小流域对比;
c.项目区内黄河支流水文站结合水文监测,在适当位置取水样分析。
2)监测点布设。
a.监测站网布设。根据水系特征和项目区分布特点进行布设。有项目实施的各河流均应设站。鉴于项目区较分散,还应在项目区所在小流域出口设立代表性测站。站网布设应尽量与水文站、流量站或水沙监测站相结合。
b.样断面布设。①对照断面:在河流进入项目区上游,不受污染影响的地方设立一个对照断面;或在项目区外选择与项目区内条件基本一致的河流设立对照断面。②控制断面:在项目区下游,能反映该项目区污染的地方,一般设在距项目区500~1000m处。一个河段上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据项目区分布和流域实情而定。③削减断面:在控制断面下游,水质得到稀释的河段设立削减断面,一般设在距项目区1500m以外。每个样断面均应设立固定、明显的标志,以便每次集的样本均取自同一位置上。
c.样点位置的确定。在一个样断面上,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3条垂线;50~100m时,除中泓线外再设1条垂线;<50m时,只设中泓1条垂线。在一条垂线上,水深>5m时,设2个点,即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约1m处各设一点;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点。
(2)监测内容。根据河流水体的特点和项目区实际情况,选择pH值,BOD5,COD,NH3-N,NO2-N,有机磷农药等作为主要监测项目;总硬度,CO2- 3,SO2-4,Ca2+,Mg2+,K+,砷,氰化物等作次要监测项目。同时进行流量观测。
(3)水样集方法。
1)集量与保存方法。水样集量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并在规定保存时间内进行分析化验。常用水质监测项目的水样用量和保存方法,见表9-45。水质各项内容的测定方法参照GB3838—2002进行。
表9-45 水样用量和保存方法
2)样频次。主要监测项目1~2月集1次,每年样不应少于6~8次,可在丰水期(汛期)、枯水期(汛前)、平水期(汛后)各样2次或双月样;次要监测项目每年样不应少于3次,可在丰、枯、平水期各样1次。
3)样方法。①船只样:一般河流样可用小船,最好有专用的监测船或样船。为了安全可靠,应考虑水情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当吨位的船只。必须待船只停稳后才能样。②桥梁样:确定样断面时应考虑交通方便,并尽量利用现有的桥梁样。③涉水样:较浅的小河和靠近岸边水浅的样点可涉水样。但要避免搅动水底沉淀物而使水样受污染。涉水样时,样者应面向上游方向集水样。
二、土圈生态效益
土圈生态效益主要监测土壤水分、氮、磷、钾、有机质、团粒结构、空隙率等理化性质在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
1.监测布设
(1)布设原则。
1)以县(支流)为单元控制,分不同土类,不同措施,不同地块类型(梯田、坡耕地、林地、果园、草地、荒坡地),不同位置(上、中、下)布设监测点;
2)不同层次的监测点都应以有项目和无项目横向对比(土壤类型应相同),与项目执行前和执行期间不同时期纵向对比;
3)从项目实施起,长期固定监测,并按不同时段(至少为一个生长季节)连续记录观测,提交每年逐点监测登记表和监测成果表。
(2)监测点布设。
1)在无项目区内,选择与有项目区邻近的,且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基本相同的地区作为对照点;
2)以县(支流)为单元,各县(支流)按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并结合该县(流域)实际情况设置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2.监测内容
(1)项目区基本情况监测。
1)施用农药、化肥的种类、数量、配合比例、施用方法、增产效益;
2)施用有机肥的种类、来源、施用量、施用方法、与化肥的配合比例、增产效果;
3)植被措施实施后,增加地面枯落物的厚度。
(2)土壤基础条件监测。
1)土壤类型:土种、成土母质、基础肥力状况、熟化程度;
2)土壤属性:土体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3)土壤物理性质。
1)颗粒组成;
2)容重、比重、孔隙度;
3)含水量。
(4)土壤化学性质。
1)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
2)酸碱度(pH);
3)阳离子交换量(CEC)。
3.样品集方法
(1)土壤物理性质的样品集。选定代表性位置,挖坑分层集原状土或用特定(如环刀)的工具取样,注意保持土块不受挤压、变形;
(2)土壤混合样品的集。根据试验目的、试验区面积大小,确定样深度(一般为20cm)和样点的多少。在已确定的监测地块中,根据面积大小,分别选用不同的样点(5~20个),分层集混合样品约1kg。若样品超过1kg,要用四分法缩取;
(3)样品集的方法。面积较小的用对角线样法,面积适中的用棋盘式样法(上、中、下,左、中、右),面积较大的用蛇型(S形)样法。但为了避免系统误差,通常都按S形的路线取样。土壤理化性质各项目的测定方法参照中国土壤学会编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2000年)进行。
三、气圈生态效益
气圈生态效益主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小流域或区域小气候(温度、湿度、风力等)的变化以及由于改善小气候提高作物的产量。而对遇有霜、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时,应进一步弄清改善小气候对减轻自然灾害的作用程度。
1.监测布设
(1)监测点分类。项目区小气候监测不同于一般气象站的观测,在选取观测点时,必须考虑测点的代表性和观测资料的可比性。因此,通常把所选测点分为基本测点和对照测点2种。
1)基本测点。在项目区具有代表性地段设立的一种固定测点。
2)对照点。设在项目区之外,既不受项目区气候影响,又较为接近项目区,且与项目区同属一气候类型区的测点。
(2)选点原则。
1)测点的密度。①布设密度一般控制在每400km2设一个测点;若项目区比较大,且治理措施单一,则其布设密度可放宽到每600km2一个测点。②任何一个项目区至少要布设两个基本点和两个对照点。
2)测点的代表性。基本测点一般设在项目区中部盛行风向的下风区,若因条件限制,或委托当地气象站为基本点,则其位置也应处于项目区内。
3)测点的比较性。选定基本测点后,同时应在通过基本测点与项目区盛行风向垂直的连线上选取对照点,以便与基本点进行平行观测。对照点与项目区的距离以控制在1~50km之内较好。
4)测点的相似性。作为对照点所在的区域除了需要比较的因子(如植被覆盖度等)以外,其他方面都应与基本点所处的自然环境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
(3)监测点选定。
1)委托气象站(园)。为减少投资,保证资料质量,应尽量委托符合上述测点条件的现有气象站(园)作为监测点。
2)新建测点。若项目区内没有条件委托气象站,或委托气象站后,还达不到布设的密度,则应增设新的监测点。
2.监测项目
(1)气温———定时气温和日最高、最低气温。
(2)降水———时段降水量和日降水量。
(3)湿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以及日最小相对湿度。
(4)风———风速和风向。
(5)天气现象———雾、霜、沙尘暴、扬沙和大风。
3.观测时间与仪器
(1)每天于2时,8时,14时,20时进行4次定时观测。
(2)基本测点与对照测点应同步观测。
(3)温度计、湿度计、自记雨量计和电接风向风速仪作24h的连续观测记录。
4.监测方法
(1)温度、湿度监测方法。
1)定时观测的程序与精度。①定时观测的程序:干球、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和湿度计读数并作时间记号。②观测精度: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温度在0℃以下时,应加“-”。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按所附检定证进行器差订正。
2)最高、最低温度表观测与调整。①最高、最低温度表每天20时观测1次,测后须调整温度表。②调整最高温度表方法: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30°,用大臂将表前后甩动,毛细管内水银即可下落到感应部分,使所指示温度接近于当时干球温度。③调整最低温度表方法:抬高温度表的感应部分,表身倾斜,使游标回到酒精柱的顶端。
3)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查取。用经仪器订正后的干、湿球温度,从《气象常用表》中查取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值。
4)极值的挑选与确定。日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和日最小相对湿度的挑选与确定应结合温度计和湿度计的自记记录进行。
(2)降水监测的方法。
1)降水量(mm)取1位小数。配有自记雨量计的,作连续记录并进行整理。
2)每天8时、20时观测前12h的降水量。
3)对于固态降水的观测,可以待其融化后用量杯量取,也可用台称称量。
4)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填。
(3)风的监测方法。
1)风向风速用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进行测定。
2)观测与记录。①打开指示器的风向、风速开关,观测2min风速指针摆动的平均位置,读取风速(m/s)。②风速小的时候,把风速开关拨在“20”档,读0~20m/s标尺刻度;风速大时,应把风速开关拨在“40”档,读0~40m/s标尺刻度。③观测风向指示灯,读取2min的最多风向,用16方位的缩写记载。④静风时,风速记“0”,风向记“C”。
(4)天气现象的监测方法。
1)观测和记录视区内出现的上列各种天气现象。
2)随时观测和记录值班时间内所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测点,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通过判断记载。
3)雾、沙尘暴和大风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
4)轻雾、霜、扬沙不计起止时间。
5)天气现象按出现顺序记录,并以20时为日界。
6)夜间不守班的测点,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时)”两栏,一律不记起止时间。
7)记起止时间的现象,当其出现时间不足1min即已终止,则只记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8)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隔在15min以内时,应作为1次记载;否则另记起止时间。
四、生物圈生态效益
生物圈生态效益是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植被(人工林、草和封育林、草新增加的林草覆盖率以及植物固碳量)、野生动物等的变化。其中,植被的变化要定量化,而动物数量的变化用定性描述。
1.监测布设与监测内容
结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不同类型区内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小流域设立植被度监测点。植被度主要监测乔木林地郁闭度、草地与灌木林地盖度和乔、灌、草混合体系覆盖度。
2.监测方法
(1)监测样方。在监测站点与对比监测站点林地草地内设置监测样方,监测样方面积要求如下: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乔、灌、草体系样方为能完整覆盖一个乔灌草配置单元宽度的正方形。
(2)林地郁闭度监测。郁闭度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占林地面积的比值。常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是树冠投影法,即实测立木投影与林地面积之比。通过实测样方内立木投影,再勾绘到图上,求算面积,公式为: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D———林地郁闭度;
Fi———样方内实测立木投影面积,m2,i=1,2,…,n;
Fe———样方面积,m2。
(3)草地盖度监测。盖度指草(灌木)的茎(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常用的方法有:
1)针刺法。在监测样方内选取1m2的小样方,借助钢卷尺和样方绳上每隔10cm的标记,用粗约2mm的细针,顺序在小样方内上下左右间隔10cm的点上(共100点),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1次“有”,如不接触则算“无”,在表上登记,最后计算登记的次数,用下式算出盖度(%):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R1———草或灌木的盖度,%;
N———插针的总次数,次;
n———“不接触”的次数,次。
2)方格法。利用预先制成的面积为1m2的正方形木架,内用绳线分为100个0.01m2的小方格,将方格木架放置在样方内的草地上,数出草的茎叶所占方格数,即得草地盖度(%)。
(4)灌木盖度监测。常用的主要是线段法,即用测绳在所选样方的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测株丛在测绳垂直投影的长度,并用尺测量、计算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总长度之比即得灌木盖度(%),用此法应在不同方向上取3条线段求其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R2———灌木盖度,%;
L———测绳长度,cm;
l———投影长度,cm。
(5)乔、灌、草混合体系的覆盖度监测。用上述测定乔木林郁闭度、草灌盖度的方法,分别测定样方内乔、灌、草的郁闭度和盖度,三者之和再减去乔灌草相互间重叠的部分,即得覆盖度(%)。
观察月球需要一台焦距长的物镜。
为了尽量获得晰度的月面细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文望远镜的本领,观测地点和天气状况的选择是很关键的。
观测地点:望远镜不要直接架在水泥地面上。尤其是夏季,水泥地面的气流变化大。冬季也不要架在有雪水的地面上。观测地要尽量减小外界的震动和烟尘的污染。最理想的是望远镜处在居高临下,周围或观测方向上是草地、或水域、或泥土地的开阔区域。
天气:一般说来,雨雪过后的晴天,大气的透明度极佳,然而,宁静度往往极差,这时拍下的月球照片,远不如目视清楚。这就要观测者根据本地小气候的规律,掌握观测时机。
辨和望远镜的有效口径有如下的关系:6=140/D、D为有效口径,以毫米表示。若要分辨月面1角秒的细节,则望远镜的有效口径起码得140毫米才行。当然,这也绝不只是一味追求望远镜的口径大,聚光多。而前题是要求望远镜光学系统消除色差、球差和彗差。
一般来说,较优良的折射望远镜物镜都是由两块透镜组成,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三种差。同时,折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通常在1/15~1/20。它们的焦距长,底片比例尺(也就是底片上天体的线大小)较大。而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往往在1/3.5~1/5,比折射望远镜大。
反射望远镜产生的仪器散射光也比折射望远镜大。因此,一般说来,折射望远镜比反射望远镜更适合月球观测。施米特一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一卡塞格林式望远镜也适宜观测月球。诚然,质量好,并且视场较小的反射望远镜也可以观测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