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分布 气候分布

贵池天气预报15天查询_贵池天气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唐代诗人的诗句杏花村2.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3.“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个省?4.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全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品简介《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1.唐代诗人的诗句杏花村

2.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

3.“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个省?

4.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

贵池天气预报15天查询_贵池天气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全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简介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作品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作品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比如《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读者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地方。

名家点评

《千家诗》:此清明遇雨而作也。游人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矣。神魂散乱,思入酒家暂息而未能也。故见牧童而同酒家,遥望杏花深处而指示之也。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唐代诗人的诗句杏花村

描写“炎热的天气后来下了场雨”的诗句有

1.《郊行》

年代:?宋?作者:?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

2.《感时三首》

年代:?唐?作者:?方干

不觉年华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正嗟新冢垂青草,

便见故交梳白头。虽道了然皆是梦,应还达者即无愁。

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

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回。夜雨旋驱残热去,

江风吹送早寒来。才怜饮处飞花片,又见书边聚雪堆。

莫恃少年欺白首,须臾还被老相催。

世途扰扰复憧憧,真恐华夷事亦同。岁月自消寒暑内,

荣枯尽在是非中。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3.《山村二首》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一搭山村一搭奇,亦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4.《过南荡三首》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政好行时莫嬾行,犹寒未热雨初晴。

江西休问何时到,已离南屏第一程。

5.《彭州行邑道中》

年代:?宋?作者:?李石

四月少雨百草热,山中小麦皆乾枯。

溪水下流牛缺饮,连耞未动妻典襦。

而谷催耕鸠妇怨,早得一雨淋汝面。

老夫枕书卧晚凉,农自忍饥官饱饭。

6.《喜晴诗》

年代:?南北朝?作者:?庾信

比日思光景。

今朝始暂逢。

雨住便生热。

云晴即作峯。

水白澄还浅。

花红燥更浓。

已欢无石燕。

弥欲弃泥龙。

7.《秋夜读书》

年代:?宋?作者:?陆游

一雨濯残热,秋气忽已深。

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

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

夜分徐掩卷,闲弄床上琴。

帘外初斜河,屋头已横参。

人生每如此,利欲安能侵!

堪笑愚夫足纷竞,不知流水去无穷。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

1. 关于唐代杏花村的诗句

2. 唐代诗人关于杏花村诗句有哪些

关于唐代杏花村的诗句 1.含杏花村的诗句

1、下第归蒲城墅居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2、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作者: 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4、与友人别

作者: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5、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作者: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2.关于杏花的诗句大全

1、《杏花》

唐·李商隐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 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 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 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 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 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2、《杏花》

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3、《杏花》

唐·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4、《古苑杏花》

唐·张籍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 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 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 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5、《曲江红杏》

唐·郑谷

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6、《游赵村杏花》

唐·白居易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 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7、《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

唐·司空图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8、《初见杏花》

宋·梅尧臣

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 浅红欺醉粉,肯信有将梅。

9、《杏花杂诗》

元·元好问

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

10、《杏花》

明·沈周

半抱春寒薄杂烟,一梢斜路曲墙边。 东家小女贪妆裹,听买新花破晓眠。

11、《杏花》

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12、《杏花》

唐·李商隐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13、《杏花》

唐·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14、《古苑杏花》

唐·张籍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 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15、《曲江红杏》

唐·郑谷

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16、《游赵村杏花》

唐·白居易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 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17、《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

唐·司空图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18、《杏花》

唐·温庭筠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 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19、《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20、《杏花》

唐·韩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21、《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22、《云露堂前杏花》

宋·范成大

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 浩荡风光无畔岸,如何锁得杏春园。

3.杜牧的杏花村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池州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今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4.描写杏花村的诗句都有哪些

《清明》年代: 唐 作者: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年代: 宋 作者: 谢逸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

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一萼红·翦丹云》年代: 宋 作者: 王沂孙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

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

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

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

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5.关于杏花的诗句

1、宋代: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原文选段: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释义: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

2、唐代:司空图《故乡杏花》

原文选段: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释义:

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与花的盛开,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想问问花枝和酒杯,老朋友为什么不能一起来呢?

3、宋代:阮阅《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原文选段: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释义:

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4、宋代:王安石《北陂杏花》

原文选段: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释义:

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5、唐代:吴融《途中见杏花》

原文选段: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释义: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

6.描写杏花村的句子

《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满庭芳·山崦笼春》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年代: 宋 作者: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一萼红·翦丹云》

年代: 宋 作者: 王沂孙

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下第归蒲城墅居》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7.描写杏花的诗句

1.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唐代:吴融《途中见杏花》

译文: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

2.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唐代:吴融《途中见杏花》

译文: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3.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宋代:王安石《北陂杏花》

译文: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4.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宋代: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译文: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江水溶溶,落红轻扬。

5.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唐代:司空图《故乡杏花》

译文: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与花的盛开,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

8.描写汾酒的诗句有哪些

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谢觉哉 现代《访杏花村》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 ——谢觉哉 现代《访杏花村》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特卫樽祖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村田。——郭沫若《杏花村里酒如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唐代:罗隐《自遣》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清明》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9.有关描写杏花的诗句有哪些

1、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 杜牧《清明》

译文: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花褪残红青杏小。 —— 宋 · 苏轼《蝶恋花·春景》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宋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宋 · 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译文: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唐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10.什么诗句有杏花村

1、下第归蒲城墅居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2、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作者: 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4、与友人别

作者: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5、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作者: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唐代诗人关于杏花村诗句有哪些 1.含有杏花村的诗句有什么

清明

作者:杜牧

年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苏轼)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朱陈村,在徐州萧县。)

劝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与友人别(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浣溪沙(无名氏)

碎剪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整整斜斜扬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销魂。

一萼红(王沂孙)

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下第归蒲城墅居(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春日北归舟中有怀(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满庭芳(周邦彦)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

宋·曹组《小重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2.有关描写杏花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杏花的诗句

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5、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淡红褪白:淡红的花色褪成了浅白色。——宋·苏轼《蝶恋花》

6、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7、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8、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9、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宋晏殊《临江仙》

10、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3.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杏花村位于如今的什么地方

山西杏花村 在汾阳县东部,自北朝以来,就以产“汾酒”著名。

山东杏花村 位于水浒英雄故地的梁山脚下,此处杏、桃、柿、梨间植,绵延十余里,村民散居其中,这便是《水浒传》中的“十里杏花村”。

徐州杏花村 在江苏徐州丰县,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作一首,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湖北杏花村 历史上也以产酒闻名。有人认为“杜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湖北麻城杏花村,理由是杜牧曾任黄州刺史,亦有可能到麻城饮酒。

南京杏花村 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此处岗峦叠翠,绿色环绕,前临大江,下为秦淮,历来是风景名胜之地,又称“金陵杏花村”。

安徽杏花村 位于贵池县城之西,素以产酒闻名。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常来饮酒。而且,“清明时节雨纷纷”写的是江南景色,与安徽贵池天气相符,所以此处最有可能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4.杜牧的杏花村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池州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今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5.描写杏花的诗句有什么

杏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其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故历代诗人留下不少名句。如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代叶绍翁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容花色的要数宋代杨万里的诗句:“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在配植的描述中有唐代王涯诗句:“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碧波中。”宋代王安石诗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阳碾作尘。”都是描写杏树种在江边、山坡池边,既欣赏岸上杏花,也赏水中倒影。

很多诗句都提到杏树种在庭园的墙边。清代高士奇作词句:“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

认为残冬的梅花根本比不上沐浴在春花下艳丽的杏花。

6.含有杏花的诗句有哪些

1、《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宋代: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一萼红(前题)》

宋代:王沂孙

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4、《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宋代:苏轼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5、《与友人别》

宋代: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古诗是哪个地方

山西汾阳杏花村。

唐代大诗人杜牧一句经典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得山西杏花村名扬天下、家喻户晓,奠定了杏花村在中国千年酒文化中的地位。中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诗酒天下第一村”的山西汾阳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个省?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在长安。唐代“杏花村”,现在叫双竹村,属于长安韦曲街办。过去这个村还叫过“杏花坪”“御史庄”“双竹庄”和“坡底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清明》,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优美含蓄的意境,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因此,人们对“杏花村”的属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西临汾、安徽贵池、江苏徐州和南京、湖北麻城等地均自称杏花村在他们那里。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也就“杏花村”的属地进行了讨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山西说”,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山西杏花村汾酒公司还对“杏花村”进行了商标注册;二是“安徽贵池”说,依据是杜牧的贵池任职经历和《清明》的诗意,央视主持人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也曾确认杏花村在安徽贵池;第三说法则认为杏花村是泛指,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村庄名。其实,人们在研究“杏花村”的属地时,遗忘了一个不该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杜牧的出生地长安。

杜牧和长安樊川的关系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最终官至中书舍人,终老故地樊川。

杜牧出生在唐长安一个显赫的官僚家庭,祖父杜佑为三朝元老,官至宰相,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杜牧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旧地开朱门,长安城中央。”杜佑的府邸位于朱雀门外东边往南的第三坊安仁坊,在唐代这条大街两边居住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

杜牧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长安城度过的,直至25岁中进士进入官场,之后宦海沉浮,前后四次任职于长安。晚年回到长安后,杜牧用多年的积蓄修建了位于长安朱坡的别墅。最后,杜牧终老长安,入葬于现在长安引镇司马村的杜氏祖坟。

杜牧祖居地就在长安朱坡村,杜枚的多首诗都提到或者描述过这个地方。朱坡地处樊川,樊川又名后宽川,是当时城南风景最秀丽的地方。杜牧的祖父杜佑曾任淮南节度使15年,回到故乡樊川后,难忘做官时的江南瓜洲古镇,遂把杜家种瓜的地方命名为“瓜洲村”。传说杜牧年轻的时候也在这里种过瓜,瓜洲村北不远就是樊川八大寺之一的牛头寺,杜牧年轻的时候在寺西念书。

牛头寺的西边,有个村叫“杏花村”。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与友人别》曰:“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在唐代,出了长安城南门明德门不远就是少陵原,少陵原有个村子叫杏花村,杜牧晚年与诗人温庭筠有过交往。研究与杜牧有关的地名,这是出现最早的“杏花村”,比山西临汾、安徽贵池当地记载的“杏花村”都要早。

北宋时期,政府官员张礼有一卷专著叫《游城南记》,这是研究唐长安城南郊地区地理遗址的重要文献,时间是北宋哲宗元年(1086年),距离唐朝灭亡不到200年。《游城南记》载:“龙堂在牛头寺之西,寺故有龙泉塔院,此堂即其地也。泉北有塔,俗称龙堂坡也,甚平衍,中多植杏,谓之杏花坪,见杜诩《胜游录》。”查遍古长安周边村庄,叫“杏花村”或“杏花坪”的,只此一家。由此可以断定,温庭筠诗中描述的“杏花村”和200年后张礼记载的“杏花坪”,是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离杜枚的居所特别近。

唐长安清明前后的天气

杜牧居住的地方位于唐代长安的樊川故地。樊川位于唐代长安城的南郊,东南起自江村,西北至塔坡,为一东西长约 15公里的带状盆地。这里南望终南山,北倚少陵原,清澈的潏河水横贯其间。隋唐时期又引清明渠从少陵原下通过,河渠纵横,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桃红柳绿。自古八水绕长安,秦岭北坡山林茂密,八水多发源于此,且水势较大,再加上昆明池、影娥池、灵池和太液池等10处天然湖泊,良好的自然环境给唐长安降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酒家”是《清明》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唐代,少陵原畔的泉水特别多。“下杜乡故园,泉声绕舍啼”(杜牧《朱坡》),史载,杜牧郊居的园中有千回百折的九曲池。在牛头寺西,还有一条天然的沟堑“祁姓沟”(《新唐书》:杜氏出于祁姓),沟道很深,多泉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断,一直汇入坡底下的清明渠里,形成一个不小的池沼(勋荫陂)。这里不仅泉眼众多,水质也特别好,以牛头寺旁的“九龙潭”最为出名。唐武则天曾到过这里,她有一首诗为证:“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水质好,水量大,千年不绝。1900年,慈禧太后逃亡至西安,一行人饮用的就是九龙潭的水。直到现在,这里还不断有泉水涌出。

好水产好酒。在唐代,都城长安就是全国酒业的中心,酒的酿造水平高、产销两旺。刘禹锡“劝君多饮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说明长安酒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另外,从刘禹锡的《百花行》:“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戴叔伦的“客来应是酒频赊”;岑参的“爱客多酒债”“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都可以看出,长安酿酒、卖酒的地方特别多。

樊川酿酒有传承,康有为来西安时曾写下了“朝吟杜曲酒,夕观樊川月”的诗。时至今日,“长安酒厂”的水就取自少陵原,它是古代长安樊川酒业的一个缩影。

不可忽略的要素

原诗中,有一些不可忽略的要素。一、少陵原自古沟壑纵横、绿草丰茂,原坡地不适宜种庄稼,特别适合放牧,现在这一带仍有人在放牛、养羊;二、原坡地视线受限,加上古柏森森,转一道弯就是一景,牧童站在放牧的地方,前方视线受限,所以不能直指,需要“遥”指,这符合当地的地貌特征;三、杜家祖坟在杜牧住所东北方向的引镇司马村,《清明》诗中的情景,应该是清明时节,杜牧上完坟回来的路上看到的(杏花村在西)。四、杜牧对当地的地形很熟悉,知道杏花村里有酒。牧童指一下,他就知道牧童指的是杏花村。

综上所述,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在长安。唐代“杏花村”,现在叫双竹村,属于长安韦曲街办。过去这个村还叫过“杏花坪”“御史庄”“双竹庄”和“坡底村”。

安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

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国家级东西铁路干线太中银铁路在这里建有客货两用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交通非常便利。杏花村以汾酒闻名天下。2007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古名酒——汾酒——的发源地,杏花村镇地处山西腹地,背靠吕梁山主脉,东临汾河,隶属汾阳市,是革命老区吕梁的一部分。作为汾酒的传承者,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如今依旧驻守当地制曲酿酒,传承创新。

在这座时时酒香四溢的小镇里,千年汾酒源源不断,风水文化、晋商智慧、古法技艺以及匠人精神都并非令人不明就里的文化标签、文明遗迹,而是可感、可见、可解、可知的现代生活和古老经验。

安徽省简称皖,面积十三万多平方千米,人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气 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统计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上升0.08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7.6万人,占0.63 %。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8198人,在学研究生21505人,毕业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当年招生19.9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6万人,在校生63.3万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0.1万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万人,在校生344万人,毕业生112.5万人。小学20142所,招生81.5万人,在校生584.1万人,毕业生116.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4%和0.7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91.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8.6万人。口6013万,省会合肥